说了55个谢谢,卖出30份报纸
小报童首战告捷,营销方式各有特色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报童李京宸认真整理报纸。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臧振 
见习记者 唐菁 刘晓 
实习生 王宇澄
  首次参加活动的小报童们,是如何顺利推销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报纸?经过第一天卖报,小报童们总结了自己一天的卖报经历:想让别人买你的报纸,要大方敢开口,也要表现的有礼貌。一天的卖报结束了,孩子们出色的完成了向小报童的角色转变。
  1.
羞涩小报童 礼貌开口
  28日7点半,小报童牛烁文来到桓台少海公园,转了一圈后,却迟迟没有进行推销。“孩子可能是害羞,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牛烁文爷爷说。
  终于,在爷爷的鼓励下,小烁文走到一位带孩子的女士面前,“奶奶您好,买份报纸吧,我正在参加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谢谢!”那位女士停下脚步,微笑的看着小烁文,“好,给我一份吧!”临走前,还不忘鼓励小烁文,“真有礼貌!”
  “今天一回家,就听孩子自豪的跟我说,今天卖了30份报纸,说了55个谢谢,很棒,表扬!”牛烁文妈妈高兴的说。
  今年12岁的何秋瑾是个腼腆害羞的小姑娘,她带着比她更羞涩的表弟胡茂泽一起卖报。
  羞涩的姐弟俩刚开始卖报并不顺利,第一站,两人来到市人民公园,何秋瑾怯生生的声音,并没有引起游客的注意。而胡茂泽只是紧紧跟在何秋瑾身后,一句话也不说,两人转了10多分钟,也没有卖出一份报纸。
  两人转战到张店沁园社区的早市,这里人流量比较大,在妈妈的指点下,何秋瑾看中了几个目标,鼓足勇气上前询问,一连卖出了好几份。之后,何秋瑾说话声音也大起来。
  2.
可爱形象惹人爱,两小时卖完100份
  28日8点半,在张店义乌小商品城门前,李京宸在商品城外围已经卖完了50份报纸,准备进场继续推销。他圆鼓鼓的脸蛋上永远带笑,十分惹人爱。
  今年10岁的李京宸虽然年龄不大,但俨然一副“老”报童的架势了。在卖报之前,他已经向同在一个乒乓球班的小伙伴——上一期小报童苏圣杰取了经,因此遇人十分放得开,永远带笑的模样吸引了不少人的支持。
  “我第一份报纸是一个爷爷主动跟我要的,我还没等跟他开口,他就远远的喊我过去买了我的报纸。”李京宸一提起卖出第一份报纸的经历,就开心得不得了,“我今天卖报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李京宸的爷爷告诉记者,李京宸今天早上5点就起床跟妈妈一起来领报纸,领完报纸后就直奔义乌小商品城,因为商品城还未开门,他就先从外围卖起,“卖早餐的、等公交车的、等红绿灯的,他都去问了,一个也不放过,倒是一点都不害羞,劲头也越来越足了。”李京宸的爷爷说。
  首战告捷,李京宸总结说:“一定要保持微笑,嘴要甜,这样人家就会买你的报纸。就算人家不买,也要有礼貌,微笑说谢谢。”
  3.
相互鼓励,“姐妹花”遇挫折也不放弃
  在小报童当中,有一对“姐妹花”,无论是顺利卖报还是遭遇挫折,俩人都互相鼓励,一起进步,也最终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首日就卖出了260份报纸。
  “叔叔,您需要报纸吗?”早上6点,郑海晴和马雪晨就在张店常春园早市开始卖报纸。由于马雪晨家住马尚镇,离市区较远,所以一早就来到了同学郑海晴家。从领报纸到插报纸再到卖报纸,两人形同姐妹,不断互相鼓励。“今天第一天,我们希望能顺利卖掉这260份,我们会互相打气呢。”郑海晴说。
  在卖报的过程中,除了卖给沿街的商铺,每一个早市上的摊主她们也一一询问。“老板,买份报纸吧?”虽然大胆的喊了出来,但还是略显经验不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市民和摊主主动上前购买她们的报纸。
  “有的叔叔阿姨一句话也不说,我们也只能再问下一个,我们希望能用我们的礼貌打动更多的叔叔阿姨。”在卖报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市民拒绝了她们的“推销”,但是她们依然锲而不舍的询问着每一位过往的市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