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失灵,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无论监管对象是谁、地处什么样的区域,对企业的监管丝毫都不能放松。随着企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安全监管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到更加科学有效。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2日上午7时35分许,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遇难人数日前已升至71人,近200名伤者正在接受救治。
  相信事故的责任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无论惩处多么严厉,遇难者的生命已无法挽回了。从此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严密无死角的监管,加强生产操作的规范性,消除威胁工人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从以往的报道来看,粉尘爆炸属于冶金行业的常发事故,也一直是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国家安监局专门下发过通知,要求加强冶金等工商贸企业粉尘爆炸事故的防范工作,还特别指出“部分地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在昆山这起事故中,无论是常态化的粉尘污染还是除尘设备的故障,越来越多的消息把爆炸原因指向了事故企业长期存在的隐患。然而,正如内部人士透露的那样,通知来了一箩筐,层层检查也是家常便饭,但“没见有什么行动”的企业还是顺利通关了。因此,事故背后不只是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疏忽,失灵的监管同样难辞其咎。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发生事故的并不是什么小企业,而是一家注册资金5000多万元、有450名员工的中型企业。按照人们惯常的想法,小企业或者是那些隐蔽性较强的小作坊,容易成为监管的死角,也更容易出问题,而规章制度较为规范的大中企业,则更让人放心一些。不过,近期被曝光制售过期肉制品的上海福喜,以及过去几年多次发生爆炸事故的中石油,似乎都告诉人们,管理缺乏自律而监管又跟不上的话,企业的规模不等于生产的安全。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是,上述事件大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例如上海、大连、苏州等,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按理说,这些城市综合管理的水平较高,对企业的监管也应当具备同等的水平。但从以上事例来看,很多安全生产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都源于一些“低级错误”。这实际上也是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了醒,大城市或许潜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无论监管对象是谁、地处什么样的区域,对企业的监管丝毫都不能放松。否则,本可以扼杀在摇篮里的安全隐患,很可能积攒成危害深重的责任事故。再加上这里的大中企业具有员工人数多、产品流通广等特点,一旦出了问题,对工人的人身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会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目前,苏州市已下发要求,全市范围内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一律停业整顿。在这种“运动式”的隐患排查之外,相关职能部门不妨多反思一下此前的工作有哪些漏洞,对大中企业的监管又是否存在疏忽。随着企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安全监管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到更加科学有效。否则,规模越大带来的安全风险越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