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缠身考验我国大学治理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大学多为国立大学、财政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纳税人,大学在经费使用上当然主要对纳税人负责。因此,大学在教职员工待遇上要受到国家人事政策的制约,而在包括科研经费在内的经费使用上,要和政府一样接受国家财政部门的管理和审计部门的审计。同样,大学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也都要按照考核标准的要求,接受业绩考核。
  在此前提之下,有些问题可能是结构性的,很难改变或者改变需要漫长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大学办成政府。无论经费来源如何,现代大学都要承担知识创新和思想探索的使命,因此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科研规律。虽然大学要用好纳税人的钱就必须接受财政管理和审计,但经费的使用必须以科研为本,要向科研倾斜,同时便利科研人员对经费的合法使用。
  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历经多次改革,也取得不菲成绩,但做为改革利益攸关方的广大师生员工往往成了改革决策的局外人。大学治理改革,首先要改革大学治理改革本身,尤其要改变那种排斥了大学师生广泛参与的改革,对不尊重师生员工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管理层进行改革。(摘自《法制日报》,作者支振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