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寒门女孩患先天疾病,父母离世后和姑姑一起生活
“不拼命学习,我就没出路”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父母相继离世后,王韵只能寄养在姑姑家,但姑姑一家生活也不宽裕。
     高考文科585分,对多数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成绩,可看到这个分数,想着未来的大学,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老五合村的高考生王韵却高兴不起来。她对抚养自己的姑姑说,“您也没有工作,只有姑父养家还要还房贷,学费怎么办?”
文/片 本报记者 高扩    
因疾病,一到冬天脚肿得像馒头
  王韵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椎裂脑脊膜膨出”,在腰上有一个大水泡,当时医院只是做了简单切除,给她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大,王韵的病情越来越重,致使两条小腿不一样粗,脚也不一样大。“每到冬天,左脚肿得像馒头一样,看着让人心疼。”姑姑说。
  10年前,王韵曾前往省城的大医院看病,听说就算花30万元治疗也没有把握,家人只能无奈放弃了治疗。
  “这孩子命苦啊!”7月21日,王韵的姑姑对记者说,“两岁半时,王韵的妈妈因为宫外孕耽误了治疗,导致大出血去世了。”
  对于妈妈,王韵只有模糊的印象,从小她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妈妈去世之后,爸爸要四处打工养家,除了上学,王韵就跟着姑姑过。
  “我就把孩子当作亲生的一样看待,可孩子始终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姑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经常鼓励她多与人交流。
  在母亲去世后,父亲曾经重新组建了家庭,可继母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继母已经去世的前夫曾经患有脑癌,长期抑郁的生活让她无力再给予王韵更多的母爱。
  可王韵的不幸还不仅于此。2011年5月21日,父亲在县里的一个工地上突发脑出血,经医院抢救后,还是成了植物人,并在7个月后永远离开了人世。
  两岁半没了妈妈,十三岁再失去了爸爸,王韵成了一名孤儿。
四年级时写下“自立自强自爱自重”
  王韵所在的老五合村是黄河滩区村,只要一发大水,河滩上的田地就会全部被淹,收成不保,家中生活一直非常拮据。父母走了之后,也没能给她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
  王韵告诉记者,这些年如果没有姑姑的照料,自己可能早就被送进了福利院,根本不可能再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特殊的经历让王韵一直很懂事,从小到大都是班干部或者课代表。她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道路,只能拼命地学习。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稍微需要体力的工作肯定做不了。“如果没有学历,自己在社会上将无法独立生存。”
  在学校与在家里。王韵判若两人。除了拼命学习,她还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同学们对她的印象都不错,她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
  可一回到家,王韵只是“唯唯诺诺”的小姑娘,除了姑姑以外,任何人她都不敢接近。因为从小受姑姑家的资助,这让她有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只要家里来了第二个人,她就会转身躲进屋里。
  姑姑一家的生活开支全来自姑父一个人,姑父在当地邮政局工作,一个月工资最多三千块钱。
  王韵的遭遇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老五合村给她申请了低保,每月129元钱够她拿来当生活费。
  今年高考,王韵第一志愿填报了山东农业大学,学校的投档线正式公布时,王韵有些失望,“今年的分数比往年高了不少,第一志愿没有录取。”现在,她把希望放在了第二志愿山东中医药大学,她希望将来能学习中医学和针灸推拿。
  王韵的姑姑说,王韵还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她就在王韵的一个小本子上发现,孩子重复地写下了“自立自强自爱自重”这八个字。
  也许从那时起,王韵就知道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来把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