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问题没解决难谈爱情,脑瘫恋人让许多残疾人羡慕又无奈
“他们太勇敢,如果是我宁愿不见”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孟昱彤      

  网恋七年多,海阳脑瘫小伙孙文广和武汉脑瘫姑娘艾娜共度七夕。三天时间,他们过上了和普通情侣一样的日子。
  然而他们只是幸福的个例,还有更多残疾人有同样的情感需求,却碍于身体或经济原因,不得不饱受煎熬。
交友大多通过
残联活动和网聊

  残疾人因为生活的不便,交友的途径大多是残联活动和网上聊天。
  在网上相识五年却始终没勇气相见,尽管病友圈里大家都极力撮合,烟台栖霞的脊柱裂病友王丽仍不敢想象可能的将来。
  24岁的王丽从小患有脊柱裂,下肢瘫痪,多年来靠父母照顾生活。通过QQ病友群,她认识了龙口小伙陈扬,加上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俩人很快互生情愫。
  前年,初中毕业的陈扬在当地一家企业谋得了一份文职,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陈扬的上进激励着王丽,去年她来到烟台莱山区一家速录学校学习,想掌握一项技能来谋生。
  然而,由于久坐臀部褥疮溃烂久不愈合,陈扬的工作没能保住。丢了工作,一段时间内陈扬很消沉,觉得俩人在一起的可能性更低了。
  “他们太勇敢了,没有可能在一起我宁愿不见。”得知孙文广和艾娜的故事后,王丽眼里一度闪出亮光,但随即声音又低下去,她不敢奢望同样的幸运。
  王丽选择了逃避。很长一段时间从网络中消失不说,连对闺蜜都改了口称俩人只是朋友。
“更多的是精神慰藉,
不敢想以后”

  王丽的痛苦,母亲王雪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谋划了很久,今年5月,王雪莲终于在海港小区租下了一间小铺,专门售卖山楂糕和水果。本想将陈扬接来照看店面,拉近他与王丽的距离,几经交涉仍未成功。最终,王雪莲将女儿的另一个病友李雪(化名)接来。
  李雪也同样面临感情困惑。在残联学习时认识一位盲人按摩师,李雪很快坠入了爱河。
  可将男友带回家后,父母坚决反对,他们希望女婿是可以照顾女儿的男孩。因为李雪不能生育,男方家人同样不看好。
  “现在更多是为了相互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根本不敢想以后。”李雪有些难以割舍。
  “有时候就感觉想帮忙,却总使不上劲儿。”王雪莲寄希望能和脊柱裂协会联合发起网络小店,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但目前运营状况一般,又让她苦恼不已。
重残患者
结婚概率几乎为零

  大部分不便出行的重度残疾人都靠低保和家人扶养,上肢受损程度较轻者则靠淘宝代购赚取微薄收入。低收入无力保证生活,谈感情便成了奢望。
  孙文广和艾娜同时代理三家淘宝网店,交易情况好时每月有几百元左右的进账,生意惨淡时压根儿没收入。莱州残疾姑娘赵琪同时代理淘宝网店和微店,最高月收入也仅在500元左右。
  多年前,招远“瓷娃娃”王希林和贵州先天性脊柱裂患者杨洪清的婚礼曾轰动全国。4年过去了,由于病情复发,杨洪清正为近10万元的治疗费发愁。
  “当初决定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都能保证基本的生存。”杨洪清坦言,两个残疾人结合压力不小。“既要担心病情恶化,又要尽力扶养老人,没那么容易。”
  记者从烟台芝罘区残联获悉,目前重度残疾人结婚的概率几乎为零。在残联工作了10年的李莎莎说,每年残联都会举办专场相亲会,并联系企业帮助残疾人就业,但这主要针对的是程度较轻的残疾人,大部分重度残疾人生存问题无法解决,情感需求就更难处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