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下的坚守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机务人员在高温下坚守岗位
     7月份的天气最大的特点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热”,两个字“闷热”。连续的高温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家都喜欢躲在办公室里或是家里吹着空调度过闷热的桑拿天。但是有许多人必须要坚守在岗位上,暴晒在阳光下,接受高温的考验。他们没有舒适的办公环境,没有很高的薪水,有的是长久暴晒在烈日下黝黑的皮肤。在山航,不只是有飞行员、空乘这样高大上的职业,也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岗位,他们的工作没有那么光鲜亮丽,却多了许多的辛苦与汗水。

文/片 本报记者 白新鑫    
机坪上干热 货舱里闷热
“被雨淋湿好过被汗水浸湿”
  肆无忌惮的高温没有放过齐鲁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青岛这样的海滨城市也被放肆的高温不断地洗礼。“我们这里离海有30多公里,最近特别热,一点都不像青岛。”山航机务青岛维修部航线一分部的刘昊鹏说。刘昊鹏在机务已经工作5年了,他告诉记者,对待持续的高温靠的只能是意志力。白班一般是早上9点到晚上8点,工作主要是飞机过站的检查,大约要1个小时。每天要检查四五架飞机,有时候还要辅助其他人送飞机。“太阳太刺眼,让人不容易睁开眼睛,我们的工作又是对眼睛要求很高的,需要发现飞机上的问题,我们也配有墨镜,但是戴着墨镜又会影响视觉。”刘昊鹏告诉记者。
  刘昊鹏拿来温度测量仪给记者看,机坪的地面温度达到了53度,阳光的炙烤灼烧着机务人的身体,如果不是穿着长袖的衣服,皮肤根本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阳光照射。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大家的衣服被汗水浸湿,整个停机坪就像是一个大的烤箱。“大家都喜欢提前看天气预报,知道有雨就会很高兴,因为衣服被雨淋湿总好过被汗水浸湿。”刘昊鹏说。现在是暑期旺季,而且又是雷雨季,经常遇到航班延误。“有一次一架航班延误时间很久,大家一直站在机坪等飞机,那天青岛的温度很高,最后那架航班的机长看不下去了,通过内话让我们先找地方凉快一会去。”刘昊鹏说。
  平时没有飞机来的时候大家会找一个有阴凉的地方休息,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这些解暑必需品一样也少不了,不过休息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的还是喝水,一瓶矿泉水通常会被大家一饮而尽。“真的是很渴,出这么多汗,补水是最重要的。”刘昊鹏告诉记者。有时候天气太热,经理就带着一大箱水挨个机位去问有没有补水。“我们机务人有三个‘特别’。一是特别能吃苦,不管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多么难处理的故障,就算加班加点我们也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二是特别能战斗,要敢于战斗,要善于战斗,战无不胜,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三是特别能奉献,与付出相连,与机遇相通。”刘昊鹏坚定地说。
  今年7月20日凌晨2点多,航线分部接到通知,一架山航的飞机在太原过站时出现故障,飞机无法放行。机务技术组派出专人乘坐早上8点的飞机前往太原维修飞机。一到太原就感觉到比青岛要热很多,热气扑面而来,大家顾不上温度上的变化,迅速进入排故工作,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晚上9点多终于排除了故障把飞机交给机组。这一天大家几乎没有任何的休息,在炎炎的烈日下暴晒一整天,晚上修理完飞机后大家都累得躺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能够让飞机恢复安全健康的状态,保证后续的乘客出行的安全,再苦再累再多的汗水都是值得的。”技术组蒋峥嵘主管告诉记者。

头顶烈日脚踩高跟的女汉子
  李雪是山航地服部济南服务单元的一名地服人员,工作三年的她看起来年轻但却很干练。李雪告诉记者,她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在候机楼里,那里的环境与货运、机务比要好得多,不会受到太多高温天气所带来的影响。但是一旦有远机位的旅客需要登机,她们就需要陪同旅客乘坐摆渡车来到远机位为旅客检票登机。现在是旺季,经常有远机位的航班,一般每天要出来二三次,一次大概要20至30分钟。“有时候会遇到迟到的旅客,没有办法我们只能站在机坪上晒着太阳等着迟到的旅客前来登机。”李雪告诉记者。
  夏季的酷暑对于像李雪这样的女孩子来说是一年中最难熬的,下午2点左右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经常需要这个时间段来到远机位。考验她们的不仅是体能,还有意志力。“女孩子嘛,肯定都爱美,不喜欢被晒黑,平时出门都打着太阳伞涂上防晒霜,现在工作当然不能那样了。”李雪说。一天来来回回穿梭在候机楼跟停机坪之间,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有时会让这些柔弱的女孩子接受不了,有时候会有中暑的迹象。“没有办法,大家都是这样工作的,只能坚持一下。”有时候送完登机的旅客没有赶上回候机楼的车,穿着高跟鞋的她们只能顶着烈日步行走回候机楼,远机位与候机楼的距离有将近一公里,一天走几个来回,脚酸得很。
  在候机楼的办公室里,也有为大家准备的酸梅汤、西瓜等防暑降温的饮品。李雪告诉记者,她们虽然出去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是回到候机楼以后,衣服也都湿透了。因为出汗妆都花了,还需要重新补妆。“还是要把我们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旅客,让旅客在旅途过程中有一个美好的心情。”“我们这点热跟货运还有机务比真的不算什么。”实在朴实的美丽女孩李雪笑着告诉记者。
  7月份的济南骄阳似火,温度久高不下,38度以上的高温天气经常“光顾”济南。走进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穿过相对“凉爽”的候机楼来到停机坪,扑面而来的一股热气让人浑身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火炉”之中,山航货运部济南货站装卸队的员工正在熟练地往飞机上装运货物跟行李。“你靠边一点,这里有50多度,太热怕你受不了。”一位皮肤黝黑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的中年壮汉提醒记者。他叫湛其民,是山航货运部济南货站装卸队长。
  湛其民算得上是货运装卸队的元老了,1995年9月就进入了货运部从事外场装卸工作,20年的装卸经验,让这位皮肤黝黑的装卸队长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手里拿着航班货物的清单不停地核对。下午2点,温度达到了36度,停机坪的温度更是达到了50多度。记者采访湛其民的过程中,一架飞机降落,湛其民马上回到工作中带领装卸队员们开始了工作。存放货物的货舱内空间狭小,只容得下2人弯腰搬运货物。湛其民告诉记者,货舱内不通风所以温度更高,很是闷热,就像一个大蒸笼,普通人在里面待不了多久就会被货舱内的温度“打败”。十几分钟的时间,装卸队员们熟练地把4车的货物从飞机上搬运下来。货舱里的队员出来后像是洗过澡一样,“还是外面舒服,小风呼呼的。”这名队员说。要知道,此时机坪的温度也有36度。
  货运装卸队一共有26名队员,每天要负责40多架航班的货物装卸工作,现在是旺季,工作比平时还要多。装卸队员们虽然各个都很能干,但是每天平均装卸120吨货物,再加上如此的高温,一天工作下来大家早已累得精疲力尽。湛其民告诉记者,停机坪的地面温度能够达到近60度,装卸货物后衣服就会湿透,站在烈日下暴晒一会衣服又干了。大家的衣服一天要湿七八次,只有站在这里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上蒸下烤”。因为经常要进入货舱,在不足1米2的狭小空间内工作需要弯腰搬运货物。时间久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腰疼的毛病,经常需要针灸治疗。针灸后休息一下接着工作能坚持得住吗?“我们都休息了,旅客们的行李怎么办?”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湛其民坚定地答道。
  现在是旺季,航班比较多,经常忙完一个航班找个阴凉地休息一会就要装卸下一个航班。高峰期过后大家比较轻松的时候,会到4号位的休息室,那里可是“天堂”。里面有空调有座椅,有领导为大家准备的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还有西瓜可以吃。大家经常是大口吃西瓜大口喝水。不是西瓜有多甜水有多好喝,是因为大家真的很累很热。湛其民告诉记者,在4号位休息室里,还有一台冷饮机,大家在这里可以吃到冷饮,热意一下子就驱散了。大家一天平均要喝掉七八桶矿泉水,在机位装卸忙的时候经常顾不上喝水,只得向航班上的机组人员要几瓶水解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