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授刘悦坦
从落榜生到博士后的蜕变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悦坦教授
  刘悦坦父亲的留言。
     美国密苏里大学营销传播学博士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共青团山东省委梦想导师……头顶众多“光环”的他说话逻辑清晰,语速稍快。如果不是听他亲口讲起,怎么也不会将他与从小内向寡言、“差等生”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正是这样一个小学升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每次均落榜的孩子,在父亲的不放弃下,刘悦坦凭借自己超强毅力,用拼刺刀的奋斗精神,演绎着从学渣到学霸的励志故事,并实现了人生路上一次次华丽蜕变。他就是刘悦坦,被称为“中国最励志教授”。
  本报记者 唐娜
高倩倩 赵清华      
生拉硬拽进校园
十年没举一次手

  7月末,经历夏夜一场雨后,迎来难得的凉爽天。大清早,暑假期间的山大校园,静谧安详。小树林里、图书馆中,仍有学生身影匆匆划过。就在学校最高的那栋名叫知新楼的一间屋里,刘悦坦正在跟两个学生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的事儿。精准的定位、明晰的逻辑,在他指导下理顺思路的学生频频点头。
  刘悦坦说,他从小沉默寡言,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讲台上,甚至演讲台上侃侃而谈、不打怵。
  “我从小就不爱学习。”刘悦坦说,自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小父母就很宠爱,没上过幼儿园的他,7岁那年,被生拉硬拽进了学校。当时的场景刘悦坦至今还清晰记得。“我根本就不想去,走到教室门口,怎么也不往里走,父母在后边推我,老师往里边拽我,教室门口就上演了一出拉锯战。”僵持没多会儿,他还是被拉进教室里。于是,一年级教室最后一排角落里又多了一名心不在焉的小学生。
  上学之后,自幼多病的刘悦坦,今天感冒,明天发烧,没读几天书,又要回家看病。这个在老师眼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从小没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一放学就逃亡般往家跑。“从小学到高三,课堂上我没举过一次手,没问过老师一次问题,没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过一句话。”
  高二时的一次自习课上,刘悦坦照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时,班主任走上前来,告诉他这次考试成绩,他是倒数第二名,只比倒数第一名多0.5分。“倒数第一名是个艺术生,英语和数学是不考的,我实际上就是倒数第一名。”虽然习惯了一直落后的成绩,但这次考试成绩对刘悦坦触动很大。
落榜后发奋图强
只为父亲争口气

  “我真不是坏孩子,那时不想破罐子破摔,也想好好努力,但想学习的热乎劲儿总是很快就过去。”高考失利后以为再也不用上学的刘悦坦被父亲送去复读。那一刻,他才感受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含义。小学升初中考不上,父亲托关系找人让他上初中;初中升高中考不上,父亲也想方设法把他送进高中校园;可高考失败,父亲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复读,明年再考。
  刘悦坦的父亲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学医的他本在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被选拔到山东当时最好的医院工作,但由于“出身”不好,被打回原籍,去县医院工作。满腔抱负的他并没屈从命运的安排,依然继续钻研业务,准备报考副博士学位,但后来所有的梦想被文革“洗劫”一空。在刘悦坦眼中,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的父亲太不容易了,自己应该为父亲争口气。
  于是,高三复读那一年,刘悦坦拼命去啃那一册册陌生的教科书。一年后,他总算考入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初尝胜利滋味的他兴奋得整夜睡不着,父亲高兴得彻夜未眠。从那一刻起,他才真正感到父亲就是一位伟大的园丁,永远不肯放弃给那棵插在沙漠里的小树苗浇水,直到它长出自己的根系。
  按照当时的政策,山东省教育厅会组织师专的学生统一考试,考上后直接插到山东师范大学或曲阜师范大学的本科班里去。但录取率极低,整个德州师范专科学校每年只有1.77人。再加上备考同学多是成绩较好,因高考发挥失利才与本科无缘,而刘悦坦却是“踮着脚考入师专”的。深感压力的他发疯般地学习,他发誓用自己不屈的努力去求证父亲的信念。
  毕业前夕,刘悦坦以全系第一、全省第五的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录取。本科两年后,他又成为系里唯一一个同时考取硕士研究生与双学士的人。
用拼刺刀的精神
实现鲤鱼跳龙门

  在山东大学读博士期间,刘悦坦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他送给父亲一本。很多年之后,他才在那本书的扉页上发现父亲的字:“我的儿子由一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现在树上开始结果子了,我尝到了,甜甜的,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看到这里,刘悦坦潸然泪下。有谁知道在他一次次落榜的背后,父亲又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回忆起当年的“本科奋斗史”,刘悦坦称“当时学习都拼了命,班上有六七个同学打算考本科,晚上10点半宿舍熄灯后,他们都会点着蜡烛继续学习。第二天一早,看谁的蜡烛最短,说明人家熬夜时间最长,其他人就会很着急。有时候为节约时间,上厕所都憋着不去。”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刘悦坦得了阑尾炎,在家养病的一周时间里他心急如焚。如今,拼刺刀的时代已过去,但拼刺刀的精神并不过时,刘悦坦这几年一直用这种拼刺刀的精神激励自己也激励别人。
  “当时确实认真学了,有的课本能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说到兴起,刘悦坦还背起了《孔雀东南飞》、《药》等当时学过的课文,轻松熟练,积累可见一斑。其实,就像刘悦坦说的,小时候虽然很笨,但在某些方面肯定有些过人的本领。“尤其是高考后数理化被砍掉,就像身上一个癌症的病灶被剔除一样,特别轻松。”后来也就越走越容易,越走越高,竞争对手越来越少,考博、博士后也就相对轻松很多。
  刘悦坦说,困难就像一座山,是客观存在。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是别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如果我能克服了,那自然能为我挡住竞争对手。有时候路是越走越容易的。”每当遇到困难,他就激励自己:“太好了,困难又来了。”
哪怕边缘学科
也要挖出真学问

  刘悦坦博士毕业的那年,有3篇核心期刊论文就可留校,而他交出的成绩单是12篇核心期刊论文,巨大的优势让他当之无愧地留校。2002年,学校第一次招收广告学专业的学生,由于缺少师资力量,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刘悦坦“一天中文都没教过”就转入了看起来“相对边缘”的学科。“服从是最勇敢的执行力,既然这边有需要,我就要服从安排。”
  一次课间休息时,刘悦坦遇到一位老教师,得知他在教广告史的课程,他说了一句“这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好反驳的刘悦坦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把这个在别人眼中没学问没价值的学科挖掘出学问来。
  很快,刘悦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费出国留学奖学金,以“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赴美国密苏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学成回国的刘悦坦致力于本土企业与品牌发展管理工作,专业研究企业与品牌发展管理方向。同时,他还是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特聘品牌营销顾问,为百余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过精彩培训以及品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策划,在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拿到出国研修项目奖励、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悦坦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2011年,刘悦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他说,只要好好努力,很容易就脱颖而出,赢在境界上。
  对刘悦坦来说,过去失败的教训和经历也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去年6月共青团山东省委“梦想导师团“成立,刘悦坦作为梦想导师团的成员,用自己个人典型化具体化的案例去激励更多青年人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每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那么整个国家大的中国梦就会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