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之辩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相华

  2014年上半年,A股市场经历了IPO开闸、沪港通、新“国九条”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然而,前半年的中国股票市场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惊喜,大盘指数低迷震荡,煎熬着每一个投资者的耐心。回顾上半年,其实市场并不缺乏热点,医疗、互联网、新能源到近期的军工等板块都走出了一波大涨行情。
  转眼8月初,立秋将近,A股市场依旧躁动不止,正如当下酷暑天。从7月22日开始,沪指从2069点一路飘升至2181点,直逼2200点。终于,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完美收官,沪指时隔7个月再上2200点,成功实现8连阳。尽管8月首秀止步8连阳,以2185.3点收盘,但行情非同寻常地快速上涨,让宣称大牛市已到来的声音多了起来。
  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在其微博中表示:“曾经讲过,新股密集发行若股市不跌,沪指两千点就是第四个大牛市的‘跳板’,起跳的引擎还是政策,这是中国特色的牛市启动机制。政策或制度变革驱动的牛市,持续时间将不少于两年,指数或将翻番,市值增长更高。尤其是在今明两年,牛市将化解三大危机,奠定经济转型的新起点。”
  素有“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近日也表示,目前A股已经进入最便宜的时候,混合所有制将是中国牛市的引爆点。
  一直看好后市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用“别了,钻石底,也许是永别了”表达了对后市的乐观看法。
  如此气势如虹的股市走向终于让广大股民长舒了一口心中的闷气,大家在兴奋之余也掩抑不住对股市后期发展的乐观。不过,股市整体性的上涨行情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数年的熊市行情何时是个尽头?有人说IPO的重新开闸是这半年股市低迷的元凶,有人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才是根本因素,还有人说中国证券制度上的缺陷还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说法或许都正确,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回顾和沉湎于过去,更要面向未来,中国的经济虽然处于改革阵痛期,但并不代表股市就此失去活力,我们应该在消极的环境中寻找积极因素,往往大的机会就在人气低迷涣散的环境下诞生,正所谓否极泰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