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打车付现金被索要补贴
打车软件难破“补贴怪圈”,优惠少了市民使用热情低了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3日讯(记者 齐金钊) 近日,市民代女士用手机软件预约了一辆出租车,由于原先的支付软件已经卸载,便选择了支付现金,但司机要求代女士把手机支付的2元补贴也给付了。面对代女士的质疑,出租车司机也一肚子苦水,“本来最近订单就少,知道你付现金我就不绕远过来了。”
  快的打车软件运营方公关部负责人李燕介绍,一开始公司就没有规定乘客一定要用手机支付,打车软件的初衷是方便市民打车,而手机支付补贴则是吸引用户的方式而已。
  然而,刨去手机支付补贴这一诱人蛋糕后,市民对打车软件的其他优势似乎兴趣有限。打车软件前期补贴丰厚,市民和出租车司机纷纷下载使用,而随着补贴幅度的减小,使用者的热情也逐渐削减。给补贴就用,补贴取消就闲置,成了普遍现象。
  前段时间天气较热,出租车司机李瑞的生意比较好,但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的客人并不多,一天拉25趟,用打车软件的不到5单,“主要是外地人在用,烟台人多数是冲着补贴去的。”
  26岁的李志明手机上下载了两款打车软件,但补贴取消后就没再用过。近日,李志明用软件叫车,发现接单的司机很少,“用软件的司机少了吧,还是路边挥手拦车快。”
  据了解,对于打车软件进入较晚的烟台,今年2月份,快的和滴滴两款软件的奖励额度曾一度高达每单乘客方最多获20元,司机方奖励最多时可达15元。据快的打车运营方统计,通过一系列营销,烟台快的打车的注册用户已接近20万。但随着补贴额度的消减,用户群的活跃度大幅下降。
  对此,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打车软件在降低用户成本的同时,也提供了打车便利,这是一个让用户养成智能交通出行新习惯的过程,无论在营销方式还是成本投入上都需要很长的跟进周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