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支援叫不传谣
无论是吸金还是构陷,都是给灾区添乱
2014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官兵浑水泡面,网络引发热议。
   本报记者 张泰来 本报实习生 刘姝辰          
  地震发生后,在全国声援鲁甸的声音里也夹杂着一些不良的杂音,“灾情严重无人救助”、“中学生家人重伤联系不上”等谣言在网络肆虐,客观上干扰了救灾工作。大难来临,理性客观看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于灾区也是一种支援。

那碗趟过浑水的 泡面
  如果不是此次地震,谁也不会想到一碗冒着热气的泡面还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
  8月4日19点03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中国之声发布微博称,“据最新消息,震中龙头山镇的龙泉中学目前食品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现在比较浑浊,目前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
  伴随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的微博等广泛转发,这条微博引起网友普遍关注。网友纷纷为艰辛付出的战士们点赞,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尤其是照片里的一个矿泉水瓶,频繁被一些网友指证为“浑水泡面”系造假的证据。
  5日22点27分,环球网官方微博更是以“救灾部队:浑水泡面不属实 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为题刊发微博,明确指称中国之声发布虚假新闻。中国之声则以“我和同事都吃了”,“有多名记者证实”等予以回应。次日(6日)6点41分,新浪认证微博“环球网要闻部副主任郝珺石”致歉,称“部队确实吃了浑水泡面”,“我取的标题轻易否定了一切”。新华社随后发布记者调查证明“浑水泡面”确有其事。
  一碗“浑水面”,成为抗震救灾中的一场消耗战。

各色谣言总会在大灾后频发
  谣言并不独独发生在此次震灾中。此前的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救援期间,都有谣言反复出现。
  发生在去年4月的芦山地震救援中,曾有这么一条微博在网上流传:“帮忙转发一下,一个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得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这条一度被频繁转发的微博,后来被证实为虚假消息,意在吸取高额话费。
  5日,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信息,同样是家人受伤,同样是请求速回医院,只是改换了女孩名字和电话号码。记者尝试拨打这个号码,手机防护软件马上提醒:这是一个吸话费号码。
  灾后谣言多发呈较为一致的规律,比如某灾区地形封闭,灾情严重无人救援;名为寻人,实为吸费电话;名为地震现场,实为过去、甚至国外地震现场的图片;航空公司坐地起价,趁机提高票价;“磁铁、地震云可以提前预报地震”;“救了多少人的搜救犬牺牲”;还有“土豆片能促进伤口愈合,某某药材可以防疫”等所谓的救生诀窍。蓄意制造和传播谣言者则往往以吸金或构陷特定目标为目的。
  在此次地震中,结合一些官办慈善机构遭遇不信任的背景,有人就蓄意发布虚假消息称“北京市政府号召市民捐款遭前所未有抵制与唾骂”,北京市民政局不得不严正辟谣,称目前没有以后也不会面向社会号召捐款。
理性看待灾情 不造谣不传谣
  谣言的传播速度往往比真相更快。以往地震灾难中谣言的流传也证明,灾难面前,人心脆弱,容易产生恐慌心理,这样的背景更容易滋生谣言。
  研究这些谣言可以看出,有些谣言是利用人们的善意去谋取私利,比如寻人吸费电话,此类谣言还包括,一些别有用心的商人编造某物可以治伤、防疫等等。
  也有一些别有图谋的人,编造某某区域灾情严重得不到救援、航空公司坐地起价等等。不管这些谣言的编造者出于何种目的,也不论转发者出于多么善良的目的,这些谣言在客观上都扰乱了人心,对抗震救灾工作造成了影响。
  社会学者认为,大难来临,不可能每个人都到现场救援,不懂得救援的非专业人士不去灾区,给救援人员让出通道、让出资源,也是对灾区的支援。同样,作为普通的公民,如果能够理性看待灾情,静静关注,对网上驳杂的信息进行甄辨,只相信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同样是对灾区的支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