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婴儿瘫,却自学中医守护一方村民健康,乡医贾远光:
坚持34年只因懂得病痛的滋味
2014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贾远光为村民诊治,身后便是他的双拐。 本报通讯员 谭隽 摄
  一副双拐、一个药箱,贾远光就这样为村民送去健康。        本报通讯员 谭隽 摄
     乡医,多被人称为“赤脚医生”,他们半农半医,守护着农村居民的健康,但自身的病痛却少有人提及。在淄川双杨镇西河村,53岁的乡医贾远光要拄着双拐为乡亲看病,对他来说,30多年的从医经历,使得他对病痛有着区别常人的感知。

本报记者 樊伟宏 
自学中医 想为乡亲做点事
  早在1980年,贾远光就在村里的保健站干起了乡医的工作,一干就是34年。因为从小患婴儿瘫,一直行动不便,2011年因为疼痛他做了一次手术,至今依然只能靠双拐行走,然而即使如此,他从没有想过离开医生岗位。
  “当时村里为了照顾我,把我安置在保健站,那时的我一点医学知识都不懂,于是开始自学中医,后来淄川有了卫校,我就去进修了10个月,然后又到中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贾远光说,“那时候因为村里穷,待遇低,做乡医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但是挣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能够为乡亲们做点事、服好务。”
  据贾远光的朋友谭隽介绍,自己在双杨镇卫生院工作时与贾远光相识,至今已经近7年了,“他对病人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满足,有时忙的时候,饭都来不及吃,晚上也会忙到深夜,但是他从没有怨言,总是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行走不便 仍然风雨无阻
  贾远光从医34年,走过多少路已经数不清,“只记得有时忙的时候,一天走个十几公里都是常有的事。那次临庄有不少村民生病,一下午时间往返了4次。”贾远光调侃自己的双腿,“最早的时候可以骑自行车,后来变成摩托车,而现在则是拐杖。”现在的西河村大概有1400余人,再加上临近的几个村子,找过贾远光看病的村民不少于两千人。
  村民孙允贵告诉记者,自己只要生了病都会来找贾远光。“附近的村民没有一个不知道贾医生的,人好,医术也好,给我们看了几十年的病了,我们都信得过。”另一村民也告诉记者,自己过去头部曾受过伤,治好后手脚总是麻木且拿不稳东西,贾远光知道后,天天来他家为他做针灸,一做就是半年,风雨无阻。

大年三十忙到晚,初一上午就接诊
  因为患者都是村里乡亲,其中有不少人生活条件并不好,对于这些病人,贾远光多是给病人开个欠条了事,从未耽误过他们的治疗。
  “边欠边还,过去的加上每年新收到的欠条,合起来得有4万多元,但都是老乡亲了,看着他们生病自己心里也难受,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贾远光由己及人,从自己的病痛中明白健康的重要。
  据了解,因为工作的关系,三十多年来,贾远光基本上没有休息过,即使在大年三十和初一也不例外。“一般大年三十要忙到八点多,大年初一从10点开始就有人排队了,遇到突发情况即使晚上也得出诊。”贾远光说,“有一年初一,一大早就来了个病人说自己肚子疼的厉害,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我突然感觉什么时候缺了医生都不行,所以虽然没法休息,但每次治好一个病人,过的也值了。”
难忘乡亲 望女儿继承己业
  工作上的忙碌与付出,注定也造成了贾远光对家庭上的亏欠。据他介绍,因为自己现在必须依赖双拐,有时候碰到突发情况时,妻子就会搀扶着他一起去村民家看病。“工作上的事她都听我的,我不后悔,她也不后悔。”问到这个问题时,贾远光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而这份自信中既有幸福的味道,也透着一丝遗憾和内疚。
  现在,贾远光的女儿贾晓霞也在卫生室工作,他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继续为乡亲们服务。“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农村干乡医,能耐下性子来做这一行的已经越来越少了,我的女儿也支持我的想法,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我还会继续为村民服务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