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仅存仨鸡缸杯现场来了俩,专家乐了
笑称这对赝品可以凑成一对,搞得俩藏友哭笑不得
2014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0日讯(记者 孔雨童) 9日,由本报主办、兴盛·铭仕城承办的“民间有奇宝”大众公益鉴宝活动盛大启幕。鉴宝活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一名藏友掏出的一个小物件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小小的酒杯,杯壁上牡丹、湖石、兰草还有引颈啼鸣的公鸡,雌鸡与小鸡啄食——这不是今年被拍出2.8亿元天价的鸡缸杯吗?鉴宝现场一上午出现两个鸡缸杯,专家笑着说,“世上现存一共三个鸡缸杯,我们这就来了俩。”
  瓷器鉴定专家李笑涛接过来一看露出了笑容:“这个是赝品。”李笑涛说,再仔细看过去,这只“斗彩鸡缸”还没有上色呢,杯身上只有草图。“你看上面的这个图案,只能算是个小鸡吃米图。”李笑涛的话引来周围一阵大笑。
  出于对鸡缸杯的好奇,大家都纷纷接过这只“鸡缸杯”仔细端详,还有的干脆跟它合照留念。热潮退去之后,“鸡缸杯”的主人包上它离开鉴定台,但似乎还是心有不甘,在等待区坐了下来。
  一个多小时后,当另一位藏友掏出他的藏品后,李笑涛再次乐了——又一只鸡缸杯!仔细看来,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真正的“斗彩”,外行人看来与刚才那只鸡缸杯外形差不多,但同样的,这也是假的。“你可以去找刚才那位,你们的可以凑成一对啊。”李笑涛忍不住笑了。
  这位藏友也乐了,转身真的去了等待区与另一只鸡缸杯主人“会合”。两只小酒杯放在一起的时候,两位藏友有些哭笑不得,“你这个确实太像了,反而不是真的,你看我这个,杯底的裂纹肯定不是做出来的,这个没有颜色,也许是没做完呢。”第一位藏友不甘心地碎碎念,另一位持有有斗彩的鸡缸杯藏友笑而不语。记者了解后得知,这两个鸡缸杯都是在古玩市场上淘来的,只不过,一位藏友花了几十块,另一位花了几千元。
  两位藏友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李笑涛远远望去,忍不住大笑起来:“除了博物馆,世上现存一共三个鸡缸杯,我们这就来了俩。”
  专家介绍,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天价之后,市面上陆续出现一批仿造鸡缸杯;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天价成交后,市面上也随之出现大批“李鬼”,一直有人买。

神秘铜板到底是个啥,藏友全国求助
  鉴宝结束后,藏友孙先生还是意犹未尽,他面带困惑地指着一块青铜佛板说:“这个谜题我解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解开。”
  孙先生说的这块青铜佛板,正面四周是梵文,中间雕有一尊左手指地的佛像,佛像身上有一层已被磨掉许多的鎏金层,青铜佛板的四边还带着凸出的边。
  孙先生说,专家已经鉴定出这块青铜板是元代物品,出自青藏一带,是个好东西,但专家也无法断定它是个什么物件。“我对佛像有研究,这上面的佛应该是右手指地,但上面是左手指地,因此可能是一个印版;但要说是印版,它应该是平的,四周不应该高出来,而且印版也没有在表层鎏金的道理。”
  关于上面神秘的梵文,孙先生说,他曾经找了梵文大师季羡林的徒弟钱文忠求教,但也没有结果。“如果梵文的内容是一篇未发现的经文,那价值就高了。”孙先生说,他借此向全国藏友求助,希望揭开青铜佛板身世的面纱。 
本报记者 孔雨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