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全面取消补贴,司机使用热情有所消减
即便加价,抢单的出租也不多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8月11日讯(记者 张頔 实习生 段春雨) 近日,嘀嘀和快的两款打车软件继5月份取消对乘客的补贴之后,又取消了司机端的现金补贴。记者采访发现,实行“零补贴”后,司机抢单热情有所下降,有乘客担心打车软件不如以前好用了。
  嘀嘀和快的从去年年底便在出租车行业掀起了一股补贴大战,乘客端补贴最高一度达到了一单13元,司机端补贴最高一单15元。从今年8月初开始,不仅对乘客端,对司机端的现金补贴也正式取消。
  “补贴大战”告一段落之后,资本风暴助推的浪潮虽已渐渐平复,但阿里、腾讯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开拓却远没有停止。那些习惯了软件打车的用户,不知又要面临怎样的补贴诱惑。
  11日上午,记者使用快的软件在济南和平路西口打车,50秒有一辆出租车抢单,相比两个月之前的抢单速度慢了不少。“看你去的地方离这并不远,所以抢单的时候我还犹豫了一下。”记者上车之后,司机如是说。

嘀嘀快的皆赢家
  “打车软件没有以前好用了”、“现在嘀嘀上的司机也挑活了,两三公里的活等半天才有人接”……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少类似的抱怨,可见补贴的逐步减免,确实对打车软件的使用率有所影响。
  实际上大家对打车软件的抱怨,恰恰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深入了人心,这样看来,阿里、腾讯为推广打车软件支付的数亿元的补贴,并没有白烧。
  第三方调查机构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3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3.57%的比例占据国内打车APP市场份额第一位,嘀嘀打车以45.56%的比例位居第二。
  从这个相差不多的市场份额来看,对于阿里、腾讯谁是最后的赢家,并不容易判断。但上亿个APP账户却足以实现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的小算盘:对于腾讯而言,嘀嘀打车可以培养消费者在移动端的支付习惯,为微信支付带来新用户;而支付宝则可以借助快的打车,将原来PC端上的支付宝用户转移到移动端上来。这样看来双方最终都是赢家。
        本报记者 张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