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一新生入学篇
尽快爱上专业完成职业定位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作为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准大一新生,刚从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走出来,崭新的大学环境,不少同学憧憬的同时也感到了迷茫:对专业的发展状况不了解,对职业规划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明确目标学好所学专业?如何来安排时间?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专家有什么建议可供参考?学长们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家长又需要做哪些努力来引导?
  □本报记者 向媛媛      

明确目标尽快爱上所学专业
  很多高职学生一入校就为自己定下了升本的目标,本科生则要考研、考各种证书。但是眼高手低是他们的通病,往往给自己定了远大的目标,却不知道如何一步步去实现。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科学合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当规划好了,行动就成为最关键的一步,要脚踏实地的把这些可行的计划付诸行动。切莫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这样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生小张在谈到自己大一刚入学时感触颇深:“我在高考志愿上填报的是土木专业,因分数不够,被调剂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开始觉得专业很枯燥,也有些厌学,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态,我试着看一些专业领域成功人士的传记,逐渐受到一些启发,也看到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慢慢地我对这个专业有了兴趣。后来又就这个专业的某个方向坚持做一些项目钻研,还到科技市场做了一段时间兼职,现在我已经非常喜欢我的专业了。”
  对于95后准大一新生进校后如何能尽快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小张建议,要多看新闻及专业领域的相关文章,看看成功人士的经历让自己受一些熏陶。另外多泡图书馆,专业钻研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一定要坚持下来。如果大学期间想做兼职,尽量做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这样不仅对专业学习有利,也会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
家长应作引领者而非决策者
  大多数学校都把专业课学习及职业规划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家长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比学校更大,尤其在孩子即将迈入大学的这段时间,父母的引导尤为关键。父母的人脉和社会阅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孩子专业的选择,并能为孩子提供便利的条件接触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因此,家长应提前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兴趣所在,以便为孩子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95后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专家建议,家长一定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切忌越俎代庖。也不能给孩子过多压力,逼着孩子升本、考研,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因够不着目标或难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而灰心,从而导致偏离了应有的发展方向。
  在此提醒同学们,在大学里,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指课堂里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图书馆、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讲坛,参与社会实践、搞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互相切磋。在大学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自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