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她好好活着,我就有伴儿”
博兴纯化镇张家村张连利17年照顾脑溢血妻子无怨无悔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连利担心妻子自己倒水容易打翻水壶,总是将水放凉再倒入水壶。
  
  11日下午1点钟,正是村民午睡的时候,张连利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喂饱饭后就要出门了。大草帽依然挡不住立秋后晌午的燥热,但是他要去邻村给人主持丧事,这样能赚些他和妻子的生活费。
  文/片 本报记者 王璐琪 实习生 熊正韬
   妻子突发脑溢血
 17年半醒半糊涂

  1997年,家住博兴县纯化镇张家村的张连利发现自己妻子卢云香一连好几天不大对劲,说话总是疯疯癫癫,行为冲动,他怀疑妻子得了精神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妻子得了脑溢血,脑子三分之二面积有血液凝固。一向能干的妻子突然瘫痪在床让张连利有些措手不及,那年卢云香44岁,张连利43岁。
  张连利告诉记者,妻子年轻时是卢家村的妇联主任,结婚后虽然不在外担任职务,但是家务事都是由她打理,“她这么一病,脑子坏掉了,什么也不能干了,我一下子接受不了。”
  每天早上,张连利起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行动不便的妻子穿好衣服,再给妻子洗脸梳头,一切收拾妥当后,把妻子背到屋外的院子里透透气。2000年,村里的适龄青年积极应征入伍,张连利也鼓励20岁的儿子张华参军报效国家。儿子参军后,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张连利一人身上,他不仅洗衣做饭,并且学会了给妻子打点滴。
  17年下来,卢云香在丈夫的照料下能够下床活动,但是思维意识还是不清醒,自己走到院子就找不到回屋的门,饿了也不知道吃东西,渴了也不知道喝水,有时候精神不正常会摔东西。
  说起张连利,他的邻居刘女士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卢婶离不开人,吃、喝、拉、撒都得靠张叔,放她自己在家张叔不放心,如果张叔有事要出门,我们就轮流着去照看她,帮忙热一下饭,她糊涂得都不认得我们。”
 地不种没事儿
 妻子不能没人管

  走进张连利的家,记者发现卢云香正缓慢地从屋子里走出来,因为脑溢血留下的后遗症,她的腿脚不灵便,手指伸张着,张连利扶她坐下。“现在已经习惯了,曾经最艰难的日子,现在想想也已经挺过来了。”张连利指的最艰难的日子,其实是自己生病的时候,自己难受还不能照顾妻子。
  有一次,张连利患重感冒,因为发烧浑身疼痛,碰巧家里没有感冒药,自己迷迷糊糊的,又不能舍下妻子去镇上看病,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后来让去镇上的村民顺路捎回感冒药,服用后才稍微缓解了病痛。
  现在,张连利还是会遇到这样的窘境。2013年秋天,张连利检查出慢性哮喘,哮喘病一旦犯上来,就呼吸困难,胸口闷得慌,动弹不得,这时候是张连利最着急的时候。最严重的一次,吃药也不见病情好转,张连利只能住院治疗,但妻子不能没有人照顾,只好让儿子请假回家来照顾妻子。
  因为没有时间种田,张连利将自己4亩地承包出去,自己找了份打扫卫生的活。“一到忙的时候,地里的活儿是干不完的,但是老伴儿不能没有人照顾,地不种没事儿,她不能没人管。”张连利和妻子一年近6千元的药费,靠的就是低保金、土地承包金和他赚的外快。
 只要妻子好好活着
 自己就有个伴儿

  卢云香不能和张连利正常交流,遇到问题只会“啊啊”大叫,而且生活作息不规律,常常晚上12点之后起床活动。张连利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进进出出,所以不论多晚,他都陪着妻子,导致自己休息不好,常常头痛。
  看着妻子自己走路的身影,张连利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她总共犯了3次脑溢血,瘫痪在床起不来,现在能这样自己走动,我就很高兴了。我不奢望她能思维清醒,因为医生说她三分之二的大脑已经不工作了。只要她这样好好地活着,我就有伴儿了。”
  张连利1976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80年入党,1986年获“省级优秀团支部书记”、“省级新长征突击手”、“县十佳模范党员”等荣誉称号。1988年,张连利担任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十年。顶着许多荣耀光环的先进典型,在病妻床前默默地担当着守护者,过着清贫的日子,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无尽的爱和耐心撑起家庭的保护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