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购平均中签率不到一成
面对“打新”热,股民应合理考虑资金占用成本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1日讯(记者 刘琛) 2014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先后进行了两轮IPO重启,股民“打新”成为一种风潮。对于“打新”热,证券投资顾问建议,注重公司业绩的同时,更要考虑资金占用成本。
  至7月31日,两轮IPO重启,共发行70支新股,预计新股累计冻结资金达二万五千亿,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兴奋点,引发股票申购热潮。新股的“抢手”同样体现在新股申购的中签率上,平均中签率仅为0.63%。今年第二轮IPO重启中,北特科技以0.28%的中签率改写近4年新股中签率最低纪录。
  新股如此抢手,那么它们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如何呢?以7月最后一周发行的股票为例,9支股票全部上涨,股票价格均高于发行价格。6月23日网上发行的“一心堂”,最初发行价为每股12.2元,股票价格最高时,达到最初发行价的三倍多,为每股41.13元。仅在发行环节抢手,新股上市后的连续涨停更为吸引眼球。以第二轮上市的10家上市新股为例,所有新股在上市首日均是瞬间达到44%涨幅限制,之后又连续涨停,表现最弱也有5个涨停,表现最强的涨停数则达到12个,涨幅330%。众多新股业绩表现不俗,也进一步加剧了股票的抢手程度。
  从宏观层面来看,新股发行改革背景下,证监会开展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运动,IPO事实停止持续13月之久,这就导致IPO开闸重启以来,新股成为紧俏资源。
  另外,证监会控制股票发行节奏,以每周平均7支新股的速度发行,此举目的在于防止冲击股票二级市场,这也造成新股发行的供不应求。
  一资深股民介绍,打新热有传统色彩,现在新股发行市场呈现低市盈率、低发行价、低募资额的特点。虽然中签率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白忙活,但还是值得试试运气。
  对于股票“打新热”,中信证券(山东)的理财顾问王先生提供了两点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打新”,更应注重新股发行公司的业绩。投资者要合理安排申购资金,更多考虑资金成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