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文学院大学生借助网络创新支教
2014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张泰来 通讯员 侯耀婕) 每年的暑期都是大学生等支教的黄金时段,大批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分赴中小学校。这种支教的热情固然值得称道,但由于时间短,这种支教容易流于形式,对被支教学生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应该说,现在大学生对于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支教类的教育实践,积极性很高。”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徐金说,虽然大学生有积极性,但毕竟还有自己的学业,能够坚持一年或者更长时间进行支教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一般暑假结束,支教也就结束了。”徐金说,这种情况下,可能被支教的学生还没有跟支教老师熟络,老师就要返校学习了,这样的支教效果跟预想的会有一定的差距。
  今年暑假,徐金带领该学院中文、新闻等专业的7名学生组成社会实践队,到聊城冠县做社会调研。在跟冠县东古城镇中心小学及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座谈时,徐金的这个判断也得到了印证。
  “当前,大学生支教活动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问题,支教生支教时间短,在支教时间上前后脱节,无法持之以恒,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徐金说,通过交流座谈,实践队员跟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达成了共识,与东古城镇中心小学结成了对子。
  “暑假期间,我们的学生会来这里支教,但暑假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支教的结束。”徐金说,等支教学生返回校园,会跟小学保持联系,随时沟通学校在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想听的课题,由在校学生、指导老师帮忙解答,录制课堂视频上传到共享网站上,供学校自主学习取用。
  “既是对我们学生的锻炼,也客观上起到了近似长期支教的效果。”徐金说,目前,这一方案已经在逐步落实中,以后希望在文学院乃至山师推广开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