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容村貌大变化
村里的环境和城里差不多
2014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保洁公司配备的垃圾清运车。本报记者 公素云 摄
  水牛陈东村的垃圾坑已变成休闲公园。本报记者 晋森 摄
     “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垃圾问题解决了,村里的环境不比城里差。”任城区长沟镇水牛陈村村民陈相仁感叹说。今年4月份,任城区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为425个村庄统一配备了垃圾箱、保洁员、清运车辆,将农村的垃圾收集、处理与城区并轨,7个农村镇街的生活垃圾实现了统一保洁,统一清运、集中处理。按照济宁市提出的目标,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明年年底前实现全面覆盖。
环卫工人清扫425个村垃圾
  从济宁城区沿着济梁公路向西,沿途经过的村庄中,时常会看到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
  在南张街道艾平村,几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南北交错,路边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密闭式的垃圾桶,保洁员正在沿着路边绿化带清扫。在任城区,400多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大都像艾平村这样干净,而且村里卫生由环卫工人统一打扫。
  在长沟镇的水牛陈东村,身着橙色工作服的保洁员陈师傅正推着一辆三轮车,清扫雨后留下的泥土。在水泥路面上,除了两侧泥土外,没留下垃圾,显得格外整洁。“我们这个村有3名保洁员,我负责两条路的清扫,每天工作8小时,自己负责的道路不算多,再加上不间断的巡查、清扫,路面能够始终保持整洁。”保洁员陈师傅说,现在路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每天的垃圾由清运车收集后送往李营垃圾处理厂。
  任城区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后,长沟、南张、二十里铺、李营、安居、唐口、喻屯等7个镇街的保洁模式与主城区并轨。每个村子按照每15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10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每10000户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到镇街、村庄(社区)。每年任城区拿出近3000万元,用于7个镇街的垃圾收集与处理,村民们不用花一分钱。
臭水垃圾坑变身休闲公园
  在长沟镇水牛陈东村的中心街上,村民们正在刚建成的休闲公园中聊天。
  住在公园对面的村民陈相仁介绍,一年前,这里还是个臭水垃圾坑,每天散发着恶臭,距离自家不过十几米,平日里连门窗都不敢开。现在垃圾坑改造成休闲公园,村子还配了垃圾桶、保洁员,卫生状况改善了,村民们的日常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村子变干净了,街上配备了垃圾桶,谁家有垃圾都打包收好,扔进垃圾桶里。” 陈相仁说, 村子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发生着变化,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建了绿化带,家里的厕所改成了水冲式,街上还配起了垃圾桶。
  “现在,村子里都比谁家里收拾得更干净、更利索,街里邻居的都互相监督,也不好意思随地扔垃圾的了。”陈相仁说,现在自己正要把家里多年攒下来的废品卖掉,再把院子里的地面重新铺砖,墙面粉刷一下。
七镇街一天运出 200多吨生活垃圾
  “目前,任城区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在鲁西南地区走在了前列,虽然是起步阶段,但是效果已经有所显现。”任城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相关负责人徐广富说,通过引入专业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由“户、村、镇、区”4个管理主体变为一个管理主体,全区建立起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现在,任城区7个农村镇街每天能够将200余吨的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厂,解决了农村垃圾长期以来‘运不出’的难题 。 
  在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以前,任城区的农村垃圾处理由各镇街自己解决。有些环境卫生较好的村子,虽然实现了统一收集,但是始终没有解决清运和处理的问题,收集的垃圾多运往离村较远的地方就地掩埋,形成“垃圾围村”的困局。现在,7个农村镇街由专业的保洁公司统一托管,垃圾统一收集,将垃圾最终送往垃圾处理厂,解决了农村的垃圾处理难问题,与城区的保洁模式并轨。
  任城区推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已覆盖7个农村镇街,受益人口近50万。托管的425个村庄共配备28辆清运车,同时配备3辆洒水车、3辆扫路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