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岗位与职业期待不相吻合
2.2万名大学生没找到工作
2014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李榕 通讯员 樊德举) 12日,记者从德州市人社局了解到,2014年德州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达2.06万人,加上往年沉淀未就业毕业生,预计将有2.2万名德州籍大学生面临就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近日,6月份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陈晓楠还在为工作的事发愁。为了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近半年来,他发出的简历不下百份。“有时吃饭睡觉都在拿着报纸看招聘广告。”他说,自己曾得到过很多次面试机会,但用人单位一听说是应届生,连简历都不看就婉言谢绝了。
  据德州市人社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显示,2014年德州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达2.06万人,加上往年沉淀未就业毕业生,预计将有2.2万名德州籍大学生面临就业,待就业人数创历年来新高(2012年1.51万人、2013年1.67万人)。而目前,全市仅不足8000人实现初次就业。
  尽管不少莘莘学子为求得一份工作大伤脑筋,但很多用人单位却还在为求得一员“良将”而充满“忧虑”。“报名人数有上百名,但是能够胜任工作的寥寥无几。”日前在德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招工的宁津县一机械工程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年前就计划在6、7月份的毕业季储备人才,可近来经过一番挖掘后,发现这些贴上“大学”标签的人才很难适应岗位需求。
  “我们曾做过一项调查,近70%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职业期待不相吻合。”德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市场反馈,企业对实用型、服务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高校毕业生普遍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方面与市场需求差距比较大。“此外,不科学的择业理念、就业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等都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