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腐败缘于“阳光不足”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曾金

  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儿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频现绿化奢侈浪费的背后,掩藏“黑色内幕”。(8月20日《京华时报》)
  “绿化腐败”缘于“阳光不足”。无论是“超级银杏”,还是此前媒体报道的深圳宝安区31.5万元三棵的“天价树”,与低廉的生产价相比,巨额差价难免令人浮想联翩。商业化时代,赚取差价是商家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但根据常识,买卖双方本应货比三家,买方经过对比最终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很显然,因为缺乏阳光化的采购手续,尤其是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天价树”的采购成为利益交易的载体,也自然衍生了腐败因子。
  近年来,国内多地把园林绿化当成地方建设的重头戏,甚至耗巨资进行绿化建设。好大喜功地想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建设来显示政绩,无疑是陷入到扭曲的政绩观之中,最终导致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在财务日益公开的今天,城市建设等民生项目更应该问计于民,避免权钱交易的“蛀虫”侵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