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骂街,怕不是“吃饱了撑的”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郭德纲有个段子,说等自己有钱以后要买手机,然后玩命给陌生人打电话,“打俩电话,先打一个骂街的,再打一道歉的。”于谦接茬“这不吃饱了撑的吗?”
  这两天帕尔默辱华的事件,很有点这个段子“现实版”的意思,帕尔默刚刚大骂完中国人,澳方各界的道歉之声就接踵而至,连帕尔默自己都“幡然悔悟”,一再解释这不过是个误会,他想骂的只是一小撮赖账的中国商人。
  表面上看,此事的确像帕尔默个人在找抽,中国人当个闹剧一看一乐也就是了。然而,凡事就怕多想,联系澳大利亚近期对中国的种种举动,帕尔默的此次“骂街”还真大有深意——就说在此次事件中大唱红脸、厉声斥责帕尔默损害澳中关系的澳外长毕晓普吧,这位女士上个月先是对着澳媒表示“中国不尊重弱者”、“澳大利亚应敢于面对中国”。在此话闹得满城风雨后,她又私下里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作出澄清,说媒体曲解了自己的意思。两相比较,毕晓普的套路跟帕尔默几乎如出一辙,搞得也是“先骂街后道歉”。时隔不到一个月,澳大利亚两位政要先后在同一个问题上犯混,若硬说此二人都是“吃饱了撑的”,实在是有些牵强。
  实际上,作为典型的西方政客,毕晓普和帕尔默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主儿。他们近期如此热衷于对中国搞这种“先骂街,再道歉”的秀,主要还是为了迎合澳大利亚国内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正如帕尔默自己在道歉中提到的那样,中国近些年来在文化、经济、科技上的进步都十分不俗,中国正在重新变回一个“强势文明”。而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对与“强势文明”天然存在着顾虑。当中国移民大量涌入,两国经济合作又发生“主客异位”时,一些澳大利亚人必然会产生“中国占领澳大利亚”的幻觉,与此同时,两国愈发紧密的合作,又让澳大利亚人对中国难以割舍。澳大利亚政客们近期集体对中国“先骂街,再道歉”的作秀,忠实地体现了这种“既爱又恨”的心态,其谩骂与道歉都是他们的心声。
  帕尔默的“骂街”本身虽然是疯话,但其反映的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正在崛起的强势文明怎样缓解周边国家的焦虑?作为中国人,我们在谴责帕尔默之余,恐怕还要多一分严肃的思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