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里谋发展的“沂南模式”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变革视点 
  提起沂南旅游,相信很多人已经不再陌生,2009年竹泉村景区一炮打响,让这个县城的旅游一发而不可收拾,智圣汤泉、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红石寨,旅游新项目上一个火一个。由此,沂南从一个旅游资源匮乏县一度跃为旅游强县,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新亮点,被业内专家及外界称作“沂南模式”。虽然沂南旅游做出了名堂,却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最近这股旅游改革的浪潮中,坚持问题导向,依然保持积极争先的态度,走在前列。
  □李芳芳
  14日晚上9点,虽然不是周末,但智圣汤泉景区里还是熙熙攘攘,停车场内停满了来自省内外的私家车,此时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本地人陆续来戏水泡泉,景区内外好不热闹。“夏季通常是温泉的淡季,但我们在温泉基础上新上了多个水上项目,每年的‘五一’到‘十一’这段时间反而成了旺季,经过市场培育,游客已经形成了新的消费习惯。”智圣汤泉副总经理国彦明介绍说,根据统计,目前景区内客房已经取得了年入住率70%以上的好成绩。
  不仅如此,在距离此处仅半小时车程的竹泉村和红石寨两景区,也是一派热闹景象,竹泉村景区内的农家客房已经全部预定出去,红石寨景区的私家车早已占好自己的营地,热闹的篝火晚会过后,去静静地享受户外露营的魅力。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沂南的旅游项目就能上一个火一个?沂南县委书记刘淑秀介绍说,沂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从开始规划便立足于“全域化”的发展目标,在“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差异化”布局,更加突出旅游业态的个性化、互补性,避免同质化产品竞争。“我们的目标是把沂南进行‘大花园’式的开发,泡汤、赏民俗,接受红色教育,欣赏美丽的沂蒙风光,这些特色鲜明的项目各有所长,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在一个县就能玩出花样,何必再辗转多地?”
  除了在规划上的高要求,发展中,沂南县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就是说旅游改革一直在路上。据了解,在沂南旅游兴起之时,沂南县便将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产业来抓,特别成立了文化旅游工作线,坚持全县一盘棋。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旅游管理协调机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文化旅游工作线县级班子成员任副组长,21个文化旅游产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在这个小组的协调下,在资金、政策、资源、设施建设等方面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实行整合捆绑集中向旅游产业倾斜。
  同时,沂南旅游还引入了“项目化”运作模式,一个重点旅游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健全责任分工、现场讲评、督查落实、考核奖惩“四项机制”。目前,全县共成立了11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指挥部,有力推动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沂南旅游实现了规划上科学合理,体制机制上顺畅、高效,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找新的问题,进而进一步优化、推进工作进行。为缓解旅游高峰交通压力,拿出专项资金,修建沂蒙生态大道、沂蒙泉乡大道、红色旅游专线等10余条旅游交通道路,实现了“景景通”无障碍旅游;为拓宽旅游项目融资渠道,专门搭建了投融资平台,成立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通旅游企业资产登记“绿色通道”等,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也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的投资。
  如今,沂南全县的旅游收入从2008年的4.5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2亿元,5年时间增加了近十倍,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超过24%,成为绝对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就地就业,通过兴办农家乐,开办观光园、采摘园等项目,足不出户走向致富。
  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发展。沂南“问题导向”促旅游改革的模式,定能助力其实现“旅游全域化、产业融合化、旅游品牌化”的目标,打造全国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愿望指日可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