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发现了22处“问题井盖”
本报欢迎市民举报井盖安全隐患,互动热线2110110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信息采集员采集一下沉井盖的信息。 本报记者 公素云 摄
    相关链接 
关注下沉井盖
问题井盖随手拍
  本报济宁8月20日讯(记者 公素云 晋森 通讯员 李政) 20日,济宁高新区对辖区内的下沉井盖开展专项普查。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第一天就有22处问题井盖被上报,济宁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已派单至权属单位。采集员也通过“城管通”电子地图查询找到井盖的主人。
  20日,指挥中心的51名信息采集员全部出动,对路面上破损、下沉、突起的井盖进行盘查。在金宇路与英萃路路口西南角,人行道上有一处井盖出现下沉,而且一侧还出现破损。这处井盖为水泥材质,表面没有任何标志,无法辨认权属单位。信息采集员用信息采集器上的电子地图,对井盖进行定位,最终确定为一处污水井盖。通过信息采集器现场拍照,将图片、文字信息上传至济宁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在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时,指挥中心花大量的精力对辖区的城市部件进行定位记录,绘制各自的标志符号加以区别,明确了各权属单位。针对井盖的分类,目前已经绘制了12种符号标志,分为上水、污水、雨水、通讯、热力等十几种,例如,污水井盖为圆圈内十字型,电视井盖有‘TV’字样,能够判断出井盖的类型和权属单位。” 信息管理员汪凯旋介绍,除井盖外,路灯、垃圾桶等城市部件也进行了记录,目前济宁高新区20万个城市部件都纳入数字化城管系统。
  “这次专项普查提高了采集的标准,井盖下沉3厘米、井盖网裂10厘米就要上报系统。对于上报的问题井盖,指挥中心派单至权属单位进行处理。”汪凯旋说,从昨天下午至今天,采集员已经完成了全区近四分之一道路的普查,预计一周左右可完成这项普查工作。
  据介绍,井盖下沉、突起、破损、移位均是本次井盖普查的范围。20日,信息采集员们已完成对吴泰闸路、火炬路高新区段全线,洸河路、金宇路、崇文大道部分路段的普查,发现的22处问题井盖已经上报系统,涉及污水、雨水、通讯、电视井盖。

信息采集员采集一下沉井盖的信息。 本报记者 公素云 摄 
  您的身边有下沉、突起、破损的井盖吗?
  即日起,本报《今日运河》编辑部、济宁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问题井盖随手拍公益活动。在您陪家人外出散步时、在您外出的途中,请放慢一下急匆匆的脚步,拿出手机拍下身边的问题井盖,并注明详细的路段,然后发送至qlwbjs@163.com或拨打本报互动热线2110110。您这细微的举动,能减少很多市民的安全隐患,也是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
  “目前市民反映的井盖问题,我们询问清楚后,会按照井盖上标明的字样找到权属部门。”济宁市住建委12319热线的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也有不少井盖因为上面字体不清楚或者丢失,根本找不到权属部门。为此他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井下带有阀门的一般是属于水、暖、天然气的部门,粗管子是暖气的,较细一些的是燃气的。这些都方便市民进行识别。
  目前,济宁高新区已经建立起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不仅每个井盖都明确的权属单位,而且还记录详细的位置,并与权属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井盖的主人,这种管理模式值得其他县市区借鉴。
  本报记者 晋森 公素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