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城市文明让兖州景美人更美
2014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驿镇骆村文化健身广场。(资料图)
     一年来,兖州区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着力在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四德工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强力推进,努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文/图 本报通讯员 闫洪强 张戈

环境逐渐改善,城市更美了
  在北京定居的兖州籍居民刘先生日前回到老家,他惊喜地发现路边的果皮箱多了,道路更整洁了,车辆行人通行有序……他深有感触地说:“兖州变化很大,更美了!”
  兖州环境逐渐改善,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协作,打好了整治脏乱差的“组合拳”。该区文化与道德建设指挥部强化督查,调度住建、环卫、城市执法等单位积极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继对九州路、东桥路、鲁门西街、文化西路、荆州路等多条主次干道进行大规模整修,对路面破损、设施不完善的37条城区小街巷进行改造。环卫工人对城区主次干道实行18小时不间断保洁,每天2次机械清扫,4次撒水降尘。交运局举办安全教育暨文明素质提升培训班,对全区80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进行培训。执法部门清理店外促销、流动摊点412个,清除户外广告、有碍观瞻的门头牌匾300余块,整治夜摊烧烤点53处。此外,各街道办事处开展了200余次集中活动,清理清除卫生死角385处,清运垃圾41470方,清除“牛皮癣”小广告6085处,更换牌匾、落地灯箱208个,增设便民信息栏1000余块,街道及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文明传递正能量,好人更多了
  每天上学放学期间,在实验小学路口,总能看见一位老人在义务指挥交通,用爱心和行动默默地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就是“道德模范”李法祥。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根标杆、一面旗帜、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兖州区坚持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区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的通知》,编印了《兖州好人》书籍,今年上半年共评选“兖州好人”30名,济宁好人4名,山东好人3名。此外,突出抓好“四德”工程建设,全区所有村庄社区均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责任状签订率达100%,上榜率达到了总人口数的50%,建立了村民道德档案,部分村庄建立了孝德墙和道德广场,设立了公益广告宣传牌和好人典型榜。
  今天,“人人代表兖州形象、处处展现兖州文明”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市民心中。在公交车上,随时可以见到主动让座的举动。斑马线前,总是站着等候绿灯的行人。生活中,人们见面相互问候、谦让以及在发生误会时相互主动道歉的现象多了,文明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志愿服务随处见,爱心汇聚了
  每个周五早上,在重要的十字路口,总会看到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开展“爱心劝导、文明出行”活动。今年以来,兖州区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服务活动。春节前夕,联合兖州书画院开展“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10多万元,走访慰问兖州道德模范、兖州好人及困难群众共40余户。学雷锋纪念日,组织500多名志愿者开展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志愿服务提升自己”活动,走进街道社区,捡拾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清理非法小广告。高考前夕,组织70辆爱心企业车辆参与“绿丝带”爱心护考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为高考学生提供全方位免费服务。国际无偿献血日,组织40多名志愿者在九州广场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
  自2012年6月兖州区志愿者协会成立起,共有5000多名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们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城市清洁、文明礼仪、扶危济困、无偿献血、节能减排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成为社会管理和文明建设的一只强大的生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的思想熏陶,培养现代的文明意识,养成自觉文明的言行举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