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来看水木共生景观
2014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还未塌陷的这一带,我们会种植一些水杉、柳树等耐水植物。”张昭喜说,通过邀请林泽工程类专家细化规划,他们近期将在还未塌陷的一带种植耐水植物,随着地面慢慢下沉,积水增加,预估三年就会逐渐呈现出水木共生的自然景观。
  而在一些水库湿地,他们正在试点水菜共生项目。“现在的水库湿地里,有村民养殖的鱼池,我们正逐步指导村民在水中种植芡实、菱角等漂浮经济作物,湖中养鱼、乘船种菜,多元增加村民收入,让老百姓失地不失业。”
  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属淮河流域泗河水系,与南水北调工程的调蓄水库南四湖以及京杭运河相连。“随着塌陷地逐步塌陷,今后如果水域连通,太平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将会大大净化对泗河水源。”张昭喜说。
  张昭喜介绍,去年12月,这里被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在合理利用区,未来还将建设孟子文化园、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文化展示园和湿地有机农业产业园,构建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体系。“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建设,将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发挥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科普宣教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保障南四湖与京杭运河、南水北调工程的水环境和生态安全,并使其成为全国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的典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