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忠诚战士景晓村
身经百战,创立清河革命根据地
2014年09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景晓村
     他有一个传奇经历,17岁投身革命的滚滚洪流;18岁,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风雨飘摇中勇挑重担成为省委秘书长。他有一种巨大的魄力,23岁,临危受命担任清河区党委书记、清河军区政治委员;26岁担任管辖41个县、上千万人口的渤海区党委书记及渤海军区政治委员。他有一个坎坷经历,30岁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撤消党和部队一切领导职务,忍辱负重37年,才得以彻底洗清不白之冤。他的名字是景晓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以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胆略和卓识,不畏困苦,不惧强敌,为取得抗日战争在山东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山东省委将山东划分为六大抗日战略区,其中一区为清河区。当时有“清河三杰”的叫法,景晓村便是其中一杰。景晓村是山东章丘人,1939年3月,被调到清河地区任清河特委书记,后成立清河区军政委员会,景晓村任书记。这一年,景晓村只有23岁。
  景晓村不但是员虎将,他还是个十分有战略意识的指挥员。就在他来到清河地区三个月后,日伪军3000余人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驻地牛王庄给团团包围了。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多次战斗失利及马耀南的牺牲让景晓村认识到,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他的建议得到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的首肯。于是,景晓村集中力量,发动群众,创建了清河平原根据地。
  景晓村还非常善于做思想工作。他的“金碗沙碗”之论,一直为后人所称道。1941年8月,清河区党委在广北的六户村召开进军垦区的动员大会。当时关于是否要进军垦区党内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垦区是块没人要的荒原野坡,小清河南北才是人杰地灵的粮棉之乡,前者是个沙碗,后者是个金碗,舍南取北,是丢了金碗,得个沙碗。为统一认识,景晓村有了关于垦区的“金碗沙碗”之论。他说,金碗、沙碗之说,是简单地从地理位置、物质条件方面去看问题。他说,先把沙碗拿到手,有了饭吃,再去争夺金碗,最后金碗、沙碗都能得到。他用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相辅相成的关系,统一了大家的认识,揭开了开辟垦区抗日根据地的序幕。
本报记者 王晓霜 王领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