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江河卫士”评选,请你投票
投票请登录齐鲁晚报网,截止日期9月10日24时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9月3日讯(记者 刘海鹏) 作为“步行齐鲁·家乡的河”大型公益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5月下旬开始,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在全省范围发起寻找“江河卫士”的公益活动,在众多的报名者中,本报选择了12个优秀“江河卫士”进行了采访报道。4日起,寻找“江河卫士”活动进入网络投票环节,请读者给你心目中的“江河卫士”投票。网络投票结束后,“江河卫士”评选委员会将评选出十大“江河卫士”。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河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5月中旬开始,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八○一队)共同发起“步行齐鲁·家乡的河”大型公益行动,颂扬那些爱河护河的文明行为,抨击那些脏河污河的不良行为。
  作为“步行齐鲁·家乡的河”的一项重要内容,寻找“江河卫士”的活动旨在寻找那些为保护水资源而默默奉献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或是出于志愿,或是出于职责,但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着水资源,保护着我们的江河。在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正是他们的努力,让很多河流重新变得清澈,很多污染的源头得到治理。他们的行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保护我们身边的河。
  本次网络投票日期为9月5日0时-9月10日24时,投票请登录齐鲁晚报网(http://www.qlwb.com.cn/zt/140903/)。
  网络投票结束后,由环保专家、社会学者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将根据投票情况,综合参评人员具体业绩,评选出山东十大“江河卫士”。
泗河的活地图 李建军 泗河管理处工程师
  作为济宁市泗河管理处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李建军从1993年开始奔走泗河两岸。在汛期,一周要查三遍,出现险情时,常常要在岸堤上过夜,直到险情排除才能安心地回家。巡河20余载,李建军成了泗河“活地图”,哪里是险工段,哪里是大弯道,都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平凡的岗位,他一如既往地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军不再是一名河道工作者,他已经将泗河装进了心里,融入到生命里。

越河上的打捞工 王文玉 李学刚 济宁市排水处越河段船工
  已经花甲之年的王文玉和李学刚行走在越河上已有4年,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河里的垃圾打捞上岸,每天工作接近10个小时,在2.7公里的河道上至少来回4趟,手上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
  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两人都坚持上岗。虽然工资不足千元,但看着河面干净,市民在此休闲娱乐,他们就非常高兴,这样一份工作也变成了坚守。

一个人的环保公社 任增颖 中石化胜利油田职工
  2000年,住院看的三本书,让她走上了环保之路,2007年成立了只有一个人的民间环保组织——临澜环保公社。
  为寻找污染源,她一个人多次暗访污染源企业,上百次走进黄河三角洲湿地,遍访全省主要河流,发帖子曝光污染企业。她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多次被人跟踪威胁,甚至被“扣押”,但她从未放弃。在14年的环保之路上,她自费36万元,到学校讲课赠书,推行青少年环保教育,用自己的方式为江河保护鼓与呼。

常受“夹板气”的女科长 宋娟 烟台市环境监察支队四科科长
  作为烟台市环境监察支队的环保监管人员,46岁的宋娟在这个岗位已经坚守了17年。
  宋娟是烟台环保局投诉中心成立后第一个专职人员,宋娟是从零做起,接办、督办、查处、协调、回复、上报等都要一一办理。有人劝她调整工作,不要再受“夹板气”,而宋娟却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环境越来越好,感觉很充实。

东村河的“开闸”人 宗培伟 东村河与新元广场管理处副主任
  东村河是烟台海阳市的“母亲河”,如今晋升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汛期到来之际,既要保证顺利排洪,又要保证水文景观,这为东村河的汛期防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宗培伟(右)负责整个流域管辖的39个闸坝,其中15个橡胶坝都需要人工调节,24个自动翻板有很多也因年久失修需要到河床中手动操作。到了汛期,他经常泡在水中,身上的衣服常是湿的。

山中筑湖的民企老板 颜景江 山东嘉业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十年前,一位淄博的民营企业家偶遇滨州邹平县一片荒山,心疼至极。十年来,他投资近2亿元,筑湖蓄水、植树造林,让黛溪河源头有了活水,让雪花山植被茂盛起来了,把3600亩的荒山打造成了山、水、林、路、鸟和谐共存的秀美生态园。这位民营企业家就是颜景江。
  山里有了湖、河里有了水,昔日荒山变成绿水青山。今年5月13日,67岁的颜景江获得第八届中华环境奖生态保护类优秀奖,也是我省唯一个人获奖者。
爱干“傻事”的青岛环保哥 王德洋 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工作人员
  王德洋被称为“青岛环保哥”,在目睹家乡河流水源地遭受污染之后,他每周末都开着自己的车去水源地捡垃圾,空车去,脏车回。妻子开始不理解,为阻止他干“傻事”,曾拔过他的车钥匙。外人也曾对他的环保举动嗤之以鼻。多年的努力终于换回了更多的收获和理解,如今他拉起了一支环保队伍,妻子也成了他的跟随者。他们的脚步遍走青岛的水源地,一年多时间,就捡了3吨垃圾。

徒步几百公里,写出两万字报告 青岛大学暑期环保小队团队
  4名青岛大学的大一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张村河、李村河流域进行环保考察,十多天的时间里徒步几百公里。提出了对李村河中游、下游区域的整治意见,上报了2万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过程中,虽然曾被管理人员呵斥,曾顶着烈日饿着肚子奔波,但在四名大学生看来,这都没什么。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努力,哪怕能换回环境的一点点改善,那也就足够了。

一次行走河边的暑期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环保小队团队
  中国海洋大学8名学生组成的环保小队,利用暑假的时间,到被称为青岛“母亲河”的大沽河进行环保考察,调研大沽河治理实际情况并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这群刚上大学的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野外考察,中途有人中暑、生病,还有人太累了,站着就睡着了,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他们写就了3万余字的护河报告,为环保部门治理河流提供参考。
守护村头小河的老支书 尹效敏 寿光市稻田镇尹家村党支部书记
  61岁的尹效敏担任了22年村党支部书记,从2003年起当选潍坊市人大代表。从2003年开始,尹效敏每年都要到村头受污染的桂河进行调研,寻找污染源。
  每当尹效敏提交关于桂河治污的议案或者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上游的排污企业基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尹效敏受到过不少威胁和恐吓。对尹效敏来说,只要河里能清水长流,这些都不算什么。从2011年开始,桂河里又见到了鲫鱼。
一名爱河人的《步步较量》 张道强 东阿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
  36岁的张道强是东阿黄河河务局的一名普通职工,16年的工作经历让其亲眼目睹了母亲河惨遭破坏的实景。在工作之余,他萌生了通过创作小说向市民揭示黄河遭遇的想法。两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完成了50余万字的护河执法小说《步步较量》,并在网络连载,获得网友追捧。张道强希望有一天小说能够出版,引起更多人对黄河的关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

为河流水质把脉的人 青岛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科团队
  不是在监测点,就是在去监测点的路上。青岛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科15名工作人员的身影,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河流监测点之间。
  作为一线的河流卫士,他们一年要采集全市224条大大小小河流的四万多个水样,上报近10万个监测数据。夏天走下河堤穿越沼泽地,冬天冰上凿洞,为了巡视河流断面、考察水环境,平均每天每人都要跑上百公里,被誉为青岛水质的“把脉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