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庇护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陆建明
开学那天,校长领进一位齐耳短发、身材削弱的女人,“同学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新老师名叫陈玲,今后由她负责你们的语文教学。”话音刚落,台下一片哗然,是对陈老师的轻视?还是欺生?我不得而知。日子已近中秋,西去的太阳依然将其强烈的光线直射教室,让人灼热难耐。新老师的心里盘算着,一定要把每个窗子挂上布帘,可毕竟班费有限,怎么办呢?
当时,我们教室后面有条山路,时常见人背箩筐上山,一直不得其解。后来听说有种橡子碗能够卖钱,陈老师来了灵感,何不通过拾橡子来筹集资金呢?橡子是麻粟树结的果,碗是橡子的托,据说可做工业染料。随即,陈老师在班会宣布这一消息,没想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成。
那时的我比较沉默,不爱说话,与同学们交流甚少,陈老师就选我为小组长,要我领着组员与别的组展开竞赛。我虽性格内向,但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我请大伙从家里拿来菜篮子、米袋子,放学后结伴上山。山里的毛草颇深,需拨开草丛才能捡拾,之后还不忘搬来块大石头撞击树腰,看着橡子下雨似的从树上落下,心里一阵狂喜,可树干却留下累累伤痕,陈老师把我数落了一通,说搞不好会误伤到自己的。
我们将捡来的橡子碗装在麻袋里,靠在教室的墙边,每日还要轮番搬到室外晾晒,那份辛苦不言而喻,但有老师陪着我们一起忙活,大家也都没有怨言了。经过一个月的苦战,橡子碗已经装满了十多麻袋,我们用三轮车将其运至收购站,过镑时总重六百公斤,按每斤八分钱计算,共得款96元。
陈老师根据窗子尺寸撕了十多米蓝布,经过五个晚上的挑灯夜战,五幅窗帘终于缝制完毕了,当被问至缘何选择蓝布时,陈老师说它朴质大方,不愧为劳动者的颜色。布帘挂起来了,西晒的阳光被挡在了窗外,我们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陈老师公布了窗帘所需的费用,余下的钱作为班费,为困难者提供纸笔。劳动使我融入到集体中,并感受着自食其力的乐趣,为此,陈老师以“小陆变了”为题,把我的事迹写在墙报上。36年过去了,陈老师的睿智、平易,一直难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