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子女上学不该这么难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暑假结束了,孩子们都背上书包返回学校。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却因种种原因,被拦在校门外。据报道,摆小摊做生意的李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事,因没正规劳务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本该上一年级的孩子被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定点小学拒收。按规定,证件不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能返回原籍,也可以和学校协商,看招生情况再做处理。不料,学校满员这一原因再次挡住了李女士孩子的上学路。
  七八岁的年纪,正应该是无忧无虑上小学的时候,学知识、交朋友,这样的学校生活想想就尽是美好。可证件不全、学校满员,一个个原因让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无法入学的尴尬。毕竟孩子上学是家庭的头等大事,这样一来,家长们只能无奈地考虑举家返乡或者将孩子送回老家与老人“留守”。当一项政策“逼迫”部分家庭两地分居或举家返乡时,它还是不是一项好政策,值得怀疑。
  为什么外来工子女上学还是那么难?其实,除了巨大的外来工子女入学需求,还有个原因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口很大。就在外来务工子女“望校兴叹”的时候,当地的学校也面临着无法承受的压力。拿一个定点学校来说,因师资力量有限,一年级只有两个班,招着招着就满员,而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更是不敢超员招收。
  站在城市管理的全局审视这些貌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外来工子女入学难有着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与短缺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难以调和,僧多粥少的现状,极大地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可是,如何让外来人群平等地享受这个城市的发展成果,保障其应有的权利,这是不可回避的一项大命题。如果只看到人多,去繁就简地将外地人“扫除”出去,那么被扫出去的还有这个城市的包容心和信任感,长此以往,被扫出去的还有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筹码和资本。
  为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济南拨专款增加定点学校、简化入学手续;四川华蓥扩建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行“零障碍”“零拒绝”。因为种种不可抗力因素,政策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先从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学校办学容量入手,政府切好教育资源分配这块蛋糕,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让适龄孩子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而不关乎“本地”或“外地”,这样才能让大家看到一座城市包容所有人的诚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