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心中丘壑之美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乘谈山水画创作观
  中秋一过,画家王乘便带领学生奔赴京郊、太行地区写生。在他看来,写生是一种与自然万物交融的享受,也算尽情沉醉在笔墨中的放松与休息。在王乘的作品中,我们常看到苗岭、太行与京郊地区是常见的题材。尽管其作品继承了传统山水画勾、皴、点、染,但也不乏对西画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把光影、明暗、色彩、块面造型等这些西法经过改造,融入中国绘画体系固有的文化血脉之中。
  王乘生于贵州,在河北长至8岁后又回到贵州,后考至杭州国美进行学习,吸收南北山水之精粹。其父王振中为我国著名画家,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李可染、李苦禅诸先生,用笔雄健,墨色淋漓,山水画风格浑厚朴茂,意境清新。王乘幼承家学,长期受于父亲的教诲,走的是以现实主义表现为主的路子,具备了较强的画面组织能力,“挪移乾坤”的本领,在似与不似间寻求妙处。他在中国美院学习时对传统绘画规范中的笔法、墨法及文人意趣,当他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又更多于倾向崇山峻岭、大壑峰巅的北方山水。
  作为山水画道路上的探索者,王乘十分注重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沿着李可染先生“由写生到创作”之路拾级而上。他画苗乡侗寨的茂密苍翠、清幽恬静,以众多树木、景物的相互烘托、穿插、映衬为着力的重点,从而形成整体上的隽永、祥和、苍润的葳蕤之美;他走进巍巍太行,画太行景观的壮伟浑厚、势阔雄强,用笔趋于“写”的意味,笔取生动,墨取气韵,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层次氤氲中,融入了书法用笔的美感。王乘说,“太行与苗岭,是我非常热衷于创作的题材,因为出生在贵州,所以对苗岭的地貌、风情非常熟悉,有‘胸中丘壑’,创作型的作品也比较多。而太行最令人着迷的特点是既有雄浑博大的一面,也有婉约抒情的一面,既有险峻的峭壁悬崖,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村溪流,可表现的题材非常丰富,我常常沉浸在写生的美好状态之中,在自然之间探索山水之美,表现自己内心的丘壑情怀。”
  从古至今,纵观美术史、山水画史,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元四家、明四家、四僧、四王乃至近现代的大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建树于中国美术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画家们将自己投身于时代文化之中,确立一个大山水画的创作观。在新时期,新的创作问题迫使山水画将要进行不断探索、变革。在这种状况下,有责任的艺术家都应当认真立足传统,深入生活,不断地充实自己。对此,王乘认为,描绘景物既要有贴近感,又要有笔墨真正发挥作用。画面上一点、一线、一墨、一色,都诠释着画家对自然山川的独特感受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种心绪,没有摹写,却真正独立。“在当下,要表现中华民族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貌,山水必然走向雄浑壮阔。当代画家必须树立责任感,要有丰碑式、立得住的作品,才能反映时代。”     (东野升珍)
  祖籍河北沧州,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研究方向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王乘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秘书长、文化部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出版有《王乘山水画作品选》、《王乘写生作品集》、《二十一世纪具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王乘》、《王乘写意山水画集》、《林泉高致-王乘卷》等多本个人画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