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淄角镇周家楼村抗日老战士胡凡星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惠民县淄角镇周家楼村抗日老战士胡凡星已经90岁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每一条皱纹仿佛都铭记着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胡凡星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8岁开始给人家放猪、放马;1943年,他跟着山东民兵大队参了军,这一离家就是12年。
   自愿参加游击队
 上阵杀敌屡立功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践踏中华大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无数热血青年走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1943年,年仅18岁的胡凡星带着一腔热血自愿参加了游击队,来到了东北。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胡凡星和战友们没有进过村,在荒田野地里生活了3个月。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一天只吃一顿饭,一天4两水,3两粮食。几个月后,胡凡星调任为连部通讯员。不久,游击队同日军在杜楼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杀敌战场。残酷的环境,艰苦的斗争,让胡凡星迅速成长起来。
  “当时也没有交通工具,有时候让我骑马去送信,给我配两把枪,一把长枪打远处用的,一把短枪护身用的,领导给指个路,我就去送信。自己骑着马硬闯,死就死,活就活,我啥都不怕,有时候在街上走一趟,鞋都被鲜血浸红了。当时真的把生死看淡了,每天身边牺牲的战友太多了,但是大家还都踊跃参军当兵,真的是为了整个民族,我们更懂得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1943年冬的一天晚上,他们去九孔桥摸营,一个连的人参与了此次行动,但是后来因为天黑队伍走散了,只有胡凡星同其他4人在黑夜中匍匐前进。天气寒冷,胡凡星被冻得想要咳嗽,但为了不打草惊蛇,只好把地里冰凉的小麦苗塞到嘴里以防咳嗽出声。此次摸营行动很成功,敌人都在熟睡,5个人顺利消灭了一个排的敌人。
  1944年,有一次在班长的带领下,胡凡星和战友把东十里到东二铺的电话线杆子全部锯倒,电话线收走,切断了敌人之间的联系。
 与数倍敌人激战
 被迫转入敌后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解放战争随即展开。1945年的一天,胡凡星所在的东北李槽坊遭遇国民党,敌人约2000余人,双方展开激战。由于兵力悬殊,3个连损失惨重,战士们被迫撤退。
  胡凡星他们行军几十里赶到蒿沟。当时条件艰苦,夜晚住宿在老百姓家中时,两个人睡一床被子,用豆草、树叶当铺垫。装备也比敌人差,3个连只有3挺轻机枪,每梭只有25发子弹,战士每人只有不到10发子弹。
  第二天国民党军穷追不舍,大部队转移地方才摆脱敌人。休整20天后,他们重整旗鼓,组织民工把附近铁路、通信线全部扒断,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和联系方式。
 希望年轻人
 可以牢记历史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胡凡星跟随大部队来到河南。他说,“在河南,我卖过酒卖过油。1952年我转业回家了,回家后又去胡田煤井工作了3年。1955年,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我只好回家照顾母亲,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的年轻人很幸福,也很幸运,因为国家处于和平时期,日渐强大,生活、学习、工作的条件与过去不能比。”胡凡星希望年轻人能够更多了解历史。“在和平环境、幸福时代,年轻人更应该发愤图强,记住自己肩负的责任,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
  70年光阴似箭,胡凡星年岁已高,但是他那些血与火的战斗经历,不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胡凡星老人一直保留着他的立功证明书。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文彬
本报通讯员 赵树娟 闫顺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