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过高小,八十岁母亲蘸着感情写下她的抗日记忆
把苦难与抗争告诉后人也是爱国
2014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庞洪锋(聊城市民)    

  母亲八十岁了,2013年10月12日,母亲让我的外甥晋捎给我一篇她写的文字,是回忆往事的,两页纸,千字左右吧,说的是她的二舅我的舅老爷梁冠瑞家乡侯寨子1939年闹鬼子,地下党员二舅如何带领乡亲们武装起来机智勇敢地利用地道和鬼子斗争的事。当年,母亲只是个五六岁的孩童,就听从二舅的安排,由侯寨子到兴安集送信给她的父亲我的姥爷,让他赶紧转告兴安集的地下党,第二天,菜屯的土匪头子许冠吾要带领鬼子来抓人。
  开始,我对母亲写的文字不以为意,没当回事立即去看,母亲只有高小文化,能写成句就不错了,我心想。
  事实证明我错了,几天后,当我有一搭无一搭地浏览母亲写的文字时,读着读着,汗颜自责的情绪袭上心头。我深深感到那么惭愧,那么无地自容,我似乎觉察出,母亲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态写对往事的回首,字里行间既有对她的舅舅的敬佩和怀念,也有对残暴的鬼子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愤恨和谴责。
  无论作为儿子还是一个公民,抑或如今会用电脑打字的码字者,我都有义务和责任尽自己的能力,精心修改母亲对往事的回忆文字,以期让更多人知道过去的那些事,知道今天的和平日子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我深知码字的辛苦和困难,更何况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呢!而且是平时很少动笔的老人,尤其写的又是七十多年前的事,难度可想而知,让我惊喜和佩服的是,母亲的文字竟然那么通顺,思维那么有条理,一气呵成,读起来舒服极了,稍作修改就是篇好稿件。我想,母亲是蘸着感情写的。
  接下来,我虔诚地为母亲的文字认真梳理,其实,只是删改了一个句子,再就是加了题目而已。2014年6月17日,母亲的这篇文字以《那年闹鬼子》为题在当地报纸发表。不光我的亲朋好友看了说受教育,就是我身边的年轻人也说读后很有感触和收获。我想,他们说的也许是真的。
  接下来,我的母亲,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又陆续写了《二舅负伤》《地下党员老梁》《父亲的生意》《四八年三月初八》等文字,题目是我为了叙述方便加的。
  其间,我们去看望母亲时,母亲像是对我们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不写了,一写就哭,当时我没劝母亲继续写,也没劝母亲别写了,我是想,母亲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只要母亲高兴乐意。
  没想到,以后,母亲又陆陆续续地写了让晋捎给我。我为母亲的毅力感动。母亲的精神感召着我,鼓舞着我,教育着我,母亲写的对往事的回忆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懒惰。
  母亲爱国,我爱母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