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死要面子不如有涨有跌
2014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最近数年来,国内景区的涨价行为一直受到游客的抨击。在一些游客看来,无论是与国外景区相比,还是与几年前的票价水平相比,当前的高票价都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济南大学历史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系主任徐艳芳认为,对于景区而言,票价不能“光涨不跌”,遇到淡季或者市场不振的时段,有必要适当调低票价以刺激市场,这样既可保证景区收入稳定,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客流量。
  徐艳芳说,景区定价应充分考虑自身性质。对泰山、曲阜“三孔”、蓬莱阁、崂山等知名国有景区来说,资源具有垄断性,涨几十元钱确实对客流影响不大,但出台价格政策应充分考虑景区的公益性;对主题乐园等民营景区而言,可以以市场定价为主导,但同质化严重的景区若定价过高,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据了解,由于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今年泰安某人造景区游客量下降两三成,以往令行内艳羡的约200元的高票价,如今倒成了负担。
  徐艳芳注意到,面对竞争加剧的现实,当下一些景区确实存在像房地产那样“死扛着不降价”的现象,唯恐降价后影响景区口碑和品牌形象,成为同行贬斥的对象。
  她认为,类似景区与其硬撑着失去市场,还不如主动降低身段收益更大。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王德刚认为,景区涨价存在周期性,省内景区连续两年未出现涨价潮,不能说明很大的问题,长远来看,大部分景区票价会保持整体稳定,但少数定价过高的人造景区,以及同质化严重的景区,则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降价压力。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