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校服 谁来做主?
要个性也要统一,学生装什么样引热议
2014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外出活动的学生都会统一穿校服。图为青岛58中学生野外拉练。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在全省获奖的青岛学生装款式设计。
     日前,在第二届山东省学生装大赛中,青岛市参赛的四类学生制服装捧获大奖。本报结合当前青岛学生装情况报道此事后,又引发了家长对校服的新一轮热议。“校服有点死板,应与国际接轨。”“裙装不适合学生和青岛的气候,我不建议穿。”“我觉得校服不能太花哨,只要面料舒服实用就好。”……家长对校服各有不同看法,学生和老师及教育主管部门又如何认为?
学生:不是很好看,但穿着有集体感
  针对是否穿校服这一话题,岛城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张谊(化名)是岛城一名初二女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我就不喜欢穿校服。全校都统一,体现不了我的个性。”而且在张谊看来,校服质量也不是很好,尤其是裤子容易变得皱皱的,穿在身上不显精神。
  另一名初一女生小杨称,她也不喜欢每天都穿一个款式的校服。“都是学校要求穿。周末就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小杨说,她希望有多款校服供他们选择,不过学校没有更衣室,在校更换不同款式的校服不现实。
  在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学生赞同穿校服,并称其积极意义要大于其不足。
  “我觉得穿上校服有一种踏实感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周一到周五,我们每天都要穿校服去学校,这样也不必为明天我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而操心,可以专心地去学习。这样大家也不会在穿着上有攀比。”青岛9中高二学生王钰茜说,校服也是一种身份的识别,就像他们每天出入校园,保安就知道是本校的学生。如果没有穿校服,会被保安以为是社会人员。
  “有人说国外女生穿裙子,男生穿西裤的那种校服好看。我们学校以前也发过。但我不喜欢穿,因为活动起来不方便。”青岛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张天宇喜爱运动,每天下课都会在操场上奔跑。他认为舒服的运动装就很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家长:关心最多的还是质量和舒适度
  岛城某初二学生家长邱女士认为,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可以起到学生在校内能够接受统一管理、杜绝学生间攀比的作用。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追求校服个性化的话,那统一校服这件事儿压根儿就不应该存在。
  做为家长,邱女士认为,学生校服料质是最主要的。夏天穿应舒服吸汗,冬天穿应保暖易打理。学生校服的样式,应突出其功能性。学生校服应满足两种需要,一是平常运动的需要,二是学生集会、搞活动时穿着。从这两点出发的话,邱女士认为,学生校服最好有两套。一套满足孩子日常在校开展运动时穿,另一套满足学生日常搞活动时穿。学生的运动装与集会装最好可以混搭,这样看似两套校服,经过混搭还可以再多出几种样式。 
  和邱女士一样,校服面料质量和舒适度,是多数家长最为关心的。“初中生几乎天天要穿校服。所以我最关心的还是其质量。儿子喜欢运动,所以一定要穿得舒服。”江女士称。    不过,也有少数家长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刘婷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校服的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前可能是保暖就行。现在还要求美观。如果设计得漂亮一点,孩子喜欢穿,这也有利于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刘婷如此认为。
校长老师:校服是一种集体感的认识 
  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邓晓红认为,校服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一种集体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的教育。学校要求学生周一升旗和外出参加重大活动时,穿着校服,这样学生能产生荣誉感及维护学校名誉的观念。校服代表着一所学校,是一个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与他校相区别的标志物,如此看来也是学校个性的体现。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并不认同穿校服就压制了个性发展的说法。”邓晓红认为,个性应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他的行事方式、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其他方面。穿衣打扮只是其中之一。
  青岛9中高二班主任老师马晓博说,校服毕竟是全校统一。既然这样,即便是一套很漂亮的校服,也不是穿在每个人身上都很漂亮。当前条件下,她建议,学生校服应突出学校特色,可由学校、学生、家长自己选择款式甚至可根据需求修改,这样会更符合实际需要。
教育人士: 统一校服与突出个性不矛盾
  在青岛市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主任李保旗看来,未来青岛学生装将走向管理更加规范、款式更加靓丽、文化更有品位、产品更加丰富、模式更加成熟的目标。当前要解决好个性化需求与大教育文化如何结合、落实简政放权与保持集中采购优势如何结合,提升产品质量与不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如何结合等方面问题。目前学生装的管理、采购、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突出个性”的问题。
  李保旗认为,一件学生装不可能承载个性化教育的课题功能,正如穿着军装也不意味着军人就是“千人一面”。“突出个性”与“一校一款”并非因果关系,否则将带来很多负面作用。校际间学生装不同,是否会让学生在社会上直接感受到“校服歧视”心理?是否会导致更多孩子不愿意穿普通学校的校服?同时一校一款会给生产和管理增加巨大成本,在低价和小批量以及分散采购的情况下,质量可能很难有保证,或许也有悖于本来作为集体文化的学生装属性。上海市“家长作主”、北京市“各自为主”和其它地区“校企交易”的模式并没有让学生装更上档次,反而滋生了更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李保旗说,审美无止境,成熟才稳定,很大程度上,折腾的是不成熟的。追求审美不是学生装事业的终极目标,比拼好看更是远离教育公平的基本宗旨,打造成熟稳定高雅的学生装,融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和教育文化于一体,才是塑造大青岛文明、构建大教育文化、呵护全体中小学生尊严的工作目标和品牌追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