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驻村扶贫
30项措施帮162个村两年内脱贫
2014年09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25日讯(记者 邢振宇 通讯员 曹长兴 袁致甲) 25日,记者从章丘市乡村扶贫解困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贫困村帮扶脱贫章丘不搞一刀切,因村因户制宜,确定了7个方面30项举措,多条路子促进贫困村户发展。该市针对52个重点贫困村选派52名“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解困。到2016年底,162个贫困村脱贫解困。
在会上,章丘市委书记江林作出承诺,“确保到2016年底,贫困村人居条件明显改善,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所有五保户、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据了解,经过精确识别,章丘有162个贫困村,其中的21个特困村、52个重点帮扶村的产业发展、经济收入、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亟须提升。对于贫困村、贫困户的“双贫”转化,章丘不搞一刀切,剑指“提质增效”,坚持因村因户制宜,强化统筹分类指导,确定了7个方面、30项举措,根据贫困村户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落实到位,多条路子促进贫困村户发展。
在162个贫困村中,依据贫困程度分为特困村、重点帮扶村和其他帮扶村三大类。除济南市牵头帮扶的21个特困村外,52个重点帮扶村和89个帮扶村由章丘市镇两级负责,将在吃透村情、组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四方面实现突破。同时,该市选派52个部门、10家企业包村,并从52个部门各选派1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以“五帮五扶”为主题的扶贫解困工作,到2016年底,完成52个贫困村的脱贫解困任务,打造一批产业发展、经济收入、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发生明显变化,贫困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脱贫解困示范村。
章丘将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丰富自驾游内容,为农产品销售开辟新的渠道。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解决好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问题,在完善敬老院建设管理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幸福院,让农村老年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