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义捐889件“红色”宝贝
烟台弘扬胶东红色文化,“收藏狂人”为多年藏品找到新归宿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景文收藏的报纸。
  捐赠出收藏的宝贝,王景文引以为傲。
     《吓死蒋介石,胶东五万五千青年参军》——这是一则报消息的标题,来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群力报》。如今这份泛黄的报纸已成为珍贵的革命史料,像这样的史料,烟台耄耋老人王景文一口气捐出了889件。
  当下,烟台市正提倡弘扬胶东红色文化,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王景文因此也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琪                               
痴迷收藏革命文物,博物馆都有他的“专场”
  认识王景文的人都叫他“收藏狂人”。这可不是凭空说瞎话,就连在烟台市博物馆,都有他的专场——“王景文胶东革命史料展览”。
  王景文是何许人也?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革命史料?
  王景文生于龙口,今年84岁了,如今是一个离休干部。因为童年处于抗战时期,自小对胶东革命文化耳闻目睹,对胶东革命文物感情极深。  
  “我一生喜好挖掘收藏研究历史文物,爱写点相关方面的论文,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忙碌一生,大家都叫我‘收藏狂人’,说起来,亲朋好友都笑我痴傻,不知自爱,见面就劝我歇歇吧。”王景文说。
  1991年离休之后,王景文卸掉了“担子”,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疯狂寻觅、收购。
  王景文说,“我离休后一天也没闲着,经常早晨起来,骑着自行车跑破烂市、地摊、古董市场、文物商店,到外地探亲或旅游也经常搜集。买回来的东西,逐一修补、整理、考证、研究。”
  就这样,王景文的藏品一天天丰富起来,而且只进不出。

长期研究党史,月工资仅200元也舍得买藏品
  “我捐献的藏品,就是这样一件件地买来的。”王景文说。
  王景文痴迷于疯狂收藏与他先前的工作经历关联密切。之前他一直在胶东地区做文教、党史工作,对胶东的历史文化资料具有特殊感情。“离休初期,我搜求购买文物很疯狂,那时候每月工资200元,但是我也舍得买。”王景文说。
  这些年来,收集藏品一共花了多少钱?“爱好,就不计较钱多钱少了,我也没有具体统计。”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没法回答。
  在捐献的藏品中,有些弥足珍贵,比如“山东战邮”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胶东行政公署主任曹漫之亲笔信等。还有抗战前夕日本侵华的阴谋罪证,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各种报刊、书籍、课本、文件,胶东党政军领导及文化名人的亲笔书信,胶东解放区邮票和实寄信封,以及参军、支前、拥军、瓦敌宣传、减租减息、土改复查、生产自救、征收公粮……
  “这些革命历史文物,虽然珍稀程度不同,价值高低不一,但是在文物市场假造品极度泛滥的今天,我敢以我的声誉和人格保证,这些藏品无一伪品和复制件。”王景文说。

取之红色土地,用之红色文化建设
  “老了,确实老了!”进入耄耋之年,王景文不复当年之勇,体力精力不济了,不能继续疯狂收购了,也到了应该考虑藏品归宿的时候了。
  正琢磨这事儿呢,就来这么一个机会——烟台市创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有好友和“红办”的同志先后来访,动员他捐献国家。
  将自己的收藏心血捐献给国家,不心疼吗?
  “老实说,面对数十年收藏考证的心血,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收藏的每张纸片都与我的内心相连,虽然有些不舍,但是权衡轻重,我只能忍痛割爱,老伴也很支持我,让我下定决心。”王景文说。
  王景文随后又说道:“确实老了,许多老同志、老战友已先后辞世,有的是突然病倒甚至猝死。我去年也发现心脏病,安装了两个支架,所以有了危机感,决定减负、交班。”
  “这些藏品取之胶东红色土地,用之胶东文化建设”,也算是为收藏的这些红色藏品找到一个最佳归宿。王景文认为,他应该为烟台市弘扬胶东红色文化这一举措贡献一点力量。
  自从烟台市开展胶东红色文化建设以来,王景文已经先后三次无偿捐献革命史料实物889件及百余张电子版老照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