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找好的甲午史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帅 朱洪蕾                                     
  “我们能够找到一本好的甲午战争史吗?至今没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陈悦不无遗憾地说,中国至今仍缺乏一本好的甲午战争史。
  陈悦认为,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十几年间就完成了战争的基础性研究,细到每一场战役时间地点,各种数据都清清楚楚。但中国的研究者接触的只有当事人的回忆、口述、民间传说,最多是清政府倒台后的奏折档案。
  甲午两甲子,历史的真相还有待挖掘,而只有深入那场战争,才能挖掘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个细节的正名
  陈悦在不断努力写好关于甲午战争的历史书籍。
  “即使在国外,认识、评价甲午战争都很难。”陈悦说,关于北洋水师有很多谬见,其中广为流传的有,北洋水兵纪律松散,甲午战前,日本人东乡平八郎应约登上“定远”舰,发现在两尊主炮炮管上,北洋水兵正在晾晒衣服。
  “主力舰上的主炮是何等庄严神圣的武器,‘定远’舰上护栏、支架等多得是,没必要非得爬上大炮晾衣服。有人借此证明北洋水师战斗力差,这是事后诸葛。”陈悦对所涉事件军舰名称、事件发生地点、东乡平八郎的身份、故事版本等细节一一考察,证明“主炮晾衣”子虚乌有。
  关于这场战争还有诸多误解待“正名”。“海战只是整个甲午战争的组成部分,如果将整个战争的失败一味地归结为海战的失败,显然是不公正、不公平的。”陈悦认为,战败的直接原因是装备落后,更深层原因是海洋观的偏差所致。
一个人物的翻案
  甲午战败后,很多民众归罪于北洋海军将士,由此产生的舆论惯性让他们的后裔无法抬头。历史学者戚其章为了让勇士不再含冤,也不断为他们正名。
  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兼旗舰“定远”舰长刘步蟾后代刘琪在1977年申请入团时,被拒绝了。理由是刘步蟾在电影《甲午风云》里是反面人物、卖国贼。他被“定远”副管驾、英国人泰莱污蔑为“变态的懦夫”,称刘步蟾在战争中故意改变阵型以求自保,导致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战败。
  曾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的戚其章调查发现,刘步蟾其实是一位非常有胆量有能力的将领,并非泰莱形容的懦夫。而泰莱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刚正的刘步蟾连续三次与他结下梁子,致使泰莱迁怒于刘步蟾。
  戚其章随后为刘步蟾平反,“文革”中,戚其章因写《中日甲午威海战争》遭批斗,被下放了七年,而其中一项罪名就是“为投降派、民族败类刘步蟾翻案”。
一段历史的拼图
  甲午还有谜团待解。1992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建立后,身为馆长的戚俊杰就和其他馆员通过各种途径,与北洋海军将士后裔联系,与“靖远”舰管带叶祖珪曾长孙叶芳骐、邓世昌曾孙邓立英坚持通信十多年。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但因惨败覆灭,有的被认为胆小怕死,使将士后裔背上沉重思想包袱,他们大多不愿意出来说话。”戚俊杰说,他们跟时间赛跑,坚持年年寄贺卡,还主动邀请他们到刘公岛参观。
  正是这份坚持,令北洋海军将士后裔感动,丁汝昌曾孙女主动把丁汝昌的玉质印匣捐给博物馆。北洋海军“镇中”舰代理大管轮叶显光的第四代孙叶显祥,将三幅信札捐给博物馆。
  20年间,博物馆馆员们总计行程6万多千米,寻访北洋海军将士后裔240多名,积累了大量的采访录音、录像资料及图片资料,征得文物史料100余件,为甲午不断拼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