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干涸的浆水泉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宋文东
说起浆水泉这个名字,大概济南人没有不知道的,浆水泉村、浆水泉水库、浆水泉路等地名,都是以这个泉名命名的,可见其知名度之高了。
与市区各名泉不同的是,浆水泉不是平地冒出来的,而是从山体里涌出来的。距浆水泉南面四五百米处有座水库,也是用浆水泉命名的。水库东边的山叫回龙山,也就是浆水泉的发源地;西面的山叫老虎山,浆水泉村就位于老虎山的北麓。有趣的是水库两边的山上各有一个洞穴,相传这两座山是二郎担来的,山上相对应的山洞便是扁担眼儿,是二郎担山的佐证。横跨两山之间的水库大坝长二百米,宽六米,具体是哪年修建的我不大清楚。夏季雨水充沛季节,洪水常常漫过堤坝形成一道飞瀑,从高达百米的坝顶飞泻而下,像银河倒悬似的,云蒸霞蔚,水雾弥漫,甚有气势。
浆水泉大坝下面是一条泄洪大沟,蜿蜒向北穿过市区而去。浆水泉就位于回龙山的西北麓,离泄洪大沟底有三四十米远,泉洞口宽不足两米,用大理石方方正正地砌了个门,门楣上方写有“浆水泉”三个黑体大字。进得洞来,有四五级水泥台阶下去,洞穴里的泉池南北长五六米,东西宽三四米,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状。泉池水深不足两米,水甚清澈,连池底的石块大小形状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洞四周的岩石是石灰岩,凹凸圆滑,全都湿漉漉的,有的地方还生有青苔。洞顶离水面高低不等,最高处接近两米,大滴大滴的水珠像断线的珍珠一般从洞顶滴落到水池里;洞里面的滴水声音似乎更大一些,滴水的频率也更快,已是哗啦哗啦的水流了。因为洞内深处的光线比较黯淡,根本看不清流水处在什么位置。这眼泉是否还有别的泉眼,泉眼又在哪里,也无法弄清楚。每天络绎不绝的人们来打水,而泉池里的水却始终看不出少来。我曾经问过一位来打水的村民,这眼泉是否干涸过?村民回答说,他长了五十多岁,是吃这眼泉的水长大的,还不曾记得这泉干涸过呢。
泉洞的南侧,济南市名泉管理办公室于2004年立了一块石碑,碑文上记载了此泉的历史传说和修葺过程。传说:有一蒋姓老者,游历了全国无数地方,来到回龙山,相中了这处风水宝地便不想离开了,但苦于无水,便沿着山麓找水,找到浆水泉这处地方,见山石湿润,乃凿石求水,泉水乃出。因泉水为蒋姓老人开凿出来,甘甜清洌,人们便给这眼泉起名蒋水泉;“蒋”与“浆”同音,又因泉水似琼浆玉液,故名浆水泉。浆水泉,从金代起即列入了济南市72名泉录。2004年,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政府和浆水泉村委会为方便群众打水,重新整修了浆水泉。
浆水泉主泉洞的北面还有两个泉井,它们与主泉洞相距约二三十米远,一眼开着口,水井深三四米见水;另一眼,井口有铁箅子盖着,看不见里面的情况。那天,我去考察浆水泉,我见有个中年男人正用绳子拴着水桶在敞着井口的这眼泉里汲水,就有点好奇,便问,兄弟,在南面的泉洞里汲水不是更方便吗,你为什么在这里费这个劲儿呢?中年男人笑笑说,我们家多年来一直吃这眼泉的水,习惯了呗。
浆水泉村与浆水泉一沟之隔,有百十户人家,村民祖祖辈辈靠这眼泉过活。不过现在这个村子已经整体拆迁,只在大坝东侧还散居着几户人家没有搬迁,不知道他们是留恋这块土地,还是舍不得这眼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