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大街的那些事儿(1)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门大街、西门大街、一天门街、水口子街……古槐街道辖区大部分是老城区,很多大街小巷的名字历史久远,中间有许多很有意思的故事,《大槐树》社区报特别邀请了原济宁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张培安,来讲讲这些街名的故事。
  济宁州,
古任国,
历史悠久古迹多,
先有宋朝铁塔寺,
后有金朝城一座,
城墙高,
垛口多,
南门到北门足有三里多,
道门口的大槐树人人摸得着。
北门高,
南门低,
东门大街西门里,
八卦城池称神奇。
  这首济宁民谣中所说的“金朝城一座”,就是公元1150年(金天德二年)从巨野迁建于济宁古槐路两侧的“济州城”。而东门大街位于人民公园北首,东西走向,东起共青团路西至古槐路。说到东门大街的由来,就必须先说说济州古城。
  济州城从巨野迁建于济宁,有两大原因:一是因济州驻地巨野常有水患,二是南宋和金南北对峙时期,济宁(任城)系金统治区,为加强济州的军事战略地位和避免“水患”,故“迁济州治任城”。也就是说,为了把济州驻地由巨野迁来任城,在靠着“古任城“(古任城位于任城路两侧,即南门桥至越河两侧)北城墙的护城河的外圩,“渔山”高阜处又建了一座新任城。于是,这座新的任城,就成了济州治驻地了。
  当时,济州古城为土筑城池,到了明朝朱元璋安定天下后,为了防止这个土筑城池不被“河水淹没”,也为了巩固大明江山,在全国大筑砖城的热潮中,于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该城便“易土为砖”,由土城变成了砖城。
  主建城池的官员为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狄崇组织民工去王母阁取土烧砖,砖窑设在原济宁糖果食品厂院内,每块城砖重约30公斤,又大又厚又结实,修出来的济州古城高三丈八尺,顶阔两丈,基宽四丈,周长九里三十步,外砖内土,是个正方形的城池。范围相当于东起共青团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起太白楼中路北至环城北路。该城的东门名“绥华门”,匾题“邹鲁接壤”。而有城就有门,东门大街,就是以“济州城“的东门得名。
  像所有历史古城一样,这座沧桑老城,历经明清民国和解放前后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社会的大变革中终究无法摆脱被拆除的命运。扒掉的城砖瓦块,有的填了城墙下的护城河,有的被市民拉到家里盖了房子或垒了鸡窝,还有部分被市民砸成了砖渣,用来修建马路。现在的共青团路―太白楼中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环起来就是当时城墙下的护城河。如今尚且能够看到城墙遗迹的地方,有环城北路西北角的打靶场、太白楼下的楼基和公园土山的东南角,而环城西路、环城北路、西门大街、东门大街这些地名,即是对济州古城和城门的纪念。
  本报记者 范少伟 整理
  张培安,原济宁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从事地名研究多年,曾为央视九套纪录片《行走的餐桌*济宁篇》担任向导,现为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特邀副会长。著有《图说老济宁》《济宁地名探源》等书,发表小说散文20余万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