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军烟台妙语话“百科”
百余读者齐聚本报“百科知识与成长”文化沙龙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28日讯(记者 刘高 孔雨童) 被誉为最重要“文化工程”之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得以出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让孩子们用百科知识武装学习和成长?27日上午,由齐鲁晚报《今日烟台》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的“百科知识与成长”文化沙龙在莱山区“6号空间”举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编辑部主任朱杰军带来了精彩讲座,百余名读者与百科粉丝到场参与。
  27日早上8点,“6号空间”文化产业区就会聚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上午9点左右,本次文化沙龙活动以一段大百科全书的介绍视频开场。随后,有15年百科全书编辑经历的朱杰军向到场的观众讲述了百科全书编纂过程中的故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编纂和第二版的修订重编,分别耗费了15年和14年的时间。”朱杰军说:“贝时璋、季羡林等很多80岁以上的泰斗级专家都参与了百科全书的编纂。”
  讲座完毕,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张胜利、十四中语文老师高湛和朱杰军一起讨论了丰富的百科知识对思想启蒙、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比尔·盖茨在9岁前后就开始通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来汲取百科知识,在考进哈佛前,已经多次通读。”朱杰军说,汲取百科知识是为成长打下知识结构的基础框架。
  最后的现场提问环节更是热闹非凡,本报小记者、大学生、古稀老人纷纷举手发言。
  活动临近结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林嵩瑶向远道而来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赠送了自己现场写就的墨宝“科教兴国”四字,现场掌声热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