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缺失其实是不知该怎么陪父母
2014年10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昱     

  我们对“父母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这类感叹如此敏感,其实反映了年轻人存在因没有多陪父母而产生的群体性愧疚情绪。
  细细分析起来,所谓“没时间陪父母”其实是个伪命题。在如今这个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时代,“常回家看看”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要节省了很多,没时间陪父母其实是假象。
  亲情缺失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不知怎么陪父母”。笔者一位朋友刚回家就吐槽说:回家前想一家人团聚,可真到了家热乎一会儿,老妈就跑去客厅看连续剧,老爸回卧室上网,撂下我一个人刷手机,搞了个“相见似不见”。
  好不容易回趟家,却发现自己与父母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的确是不少年轻人都有过的经历。
  沟通媒介迅速更新,“新玩意儿”正将不同年龄段的人分割在了不同的世界里,这恐怕是当代人感到亲情缺失或不知道怎么陪父母的主因。
  想当年无线电收音机在西方普及那会儿,《泰晤士报》评论员就“耸人听闻”地警告说,这种“新玩意儿”将破坏“英国传统家庭的温情”,因为此物一出,“一家人围坐在父亲身旁,一起听他读报纸、讲圣经故事的夜晚将一去不复返”。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评论员不仅说对了,还把问题说轻了,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把“家庭的温情”往远处拉,一直发展到今天不少家庭“一人一个号,各吹各的调”的地步。
  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既然我们因为领先于父母闯入到一个新世界而感到“亲情缺失”,那么何妨不“拉父母一把”,让他们也跟上这个潮流?
  人民日报今年4月曾发表过一篇《享受数字时代,别忘带上父母》的文章,号召年轻人以教父母上网、玩微信的方式行孝。父母与儿女间数字的鸿沟一旦填补,与父母常交流的夙愿和跟上潮流不落伍的需求就可同时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