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频“出海”,优势意义何在?
2014年10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李克强总理在国外访问时,频频向外国推销中国的高铁。 图片来自网络
     从热带的老挝到阴冷的英伦三岛,从干旱的东非到多雨的泰国,已经成为高铁大国的中国,正试图在全世界复制这项产业在本国的巨大成功。近期,中日高铁因中国领导人访印、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前往印度重点推介日本高铁“新干线”的优点,掀起一股竞争高潮。媒体再次聚焦中日高铁在印度市场的优劣,中国高铁为何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国家领导人为何频频向其他国家推销中国高铁?
  本报记者 刘胜男 综合整理                 

中国高铁“物美价廉”
  “一百多年前,我们凭借铁路成为日不落帝国,一百多年后,我们却需要中国人来帮我们建铁路。”英国报纸调侃着中英两国计划在高铁技术方面达成的合作,带有一丝无奈和伤感。那么为何中国高铁可以发展如此迅猛、超越其他国家?
  在几乎所有的报道与分析中,都会把中国高铁与日本高铁相比,安全性能高似乎是日本新干线的特点,价格与综合性能则是中国高铁不可忽视的优势,甚至是中国高铁出口的“杀手锏”。
  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发展改进,目前已经掌握高铁建设的两个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取得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和无砟轨道板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土耳其安伊铁路二期项目(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通车,实现了中国高铁的海外突破。
  在技术日渐成熟的前提之下,价格就成为中国高铁的“硬优势”,优势背后则是中国高铁出口的完善服务、效率高效。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7月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项目为0.87亿元/公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
  相比之下,日本提供给印度的新干线报价,每列高铁预计成本为6000亿卢比(约人民币612亿元)。在巴西,进口日本高铁项目的资金估算约1.6万亿日元(约人民币975亿元);有报道称巴西已暂时搁置新干线计划。7月召开的金砖国家第六届峰会期间,巴西总统罗塞夫表示希望和中国合作共建巴西高铁。越南政府坚持执行更昂贵的日本高铁计划,但建设费用高达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47亿元)的高铁建设计划因国会的反对冻结。
  在泰国,日本为得到高铁订单使出浑身解数,面向泰国的出口计划也曾被认为最有希望。而最新消息显示,泰国方面已批准两条连接中国和泰国的高铁项目,负责建设的很可能还是中国,这正是中国高铁技术结合地缘政治实力胜出一个例证。
  应看到,我国高铁技术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科技输出”,跨越很是迅速。目前,我国铁路总公司对高铁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获得900多项国际专利。因此说高铁技术成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明信片”,并不为过。
  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目前中国摆出了对外出口高铁的阵势,锁定的目标则是非洲、东南亚和东欧等今后有引进高铁空间的新兴市场。中国国内的高铁总长度已为世界第一,低成本和援助策略的成套销售或许将成为日本“看家技术”—新干线的新对手。

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针对如此庞大的“高铁出海”计划,各界说法不一,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无疑它是中国经济最新的耀眼名片,显示中国内在的开放动力,以及经济的扩张冲动。
  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和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中国高铁“走出去”,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很显然,以高铁为代表的基建工程出口,已被纳入中日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某种程度上说,中日“高铁销售竞争”已不仅局限于高铁技术的竞争,更关系到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竞争,关系到地缘政治和外交政策等复杂因素。
  高铁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获得新市场能力的象征,中国不再仅仅凭借血汗苦力,而是凭借技术工程成本等多重优势走向国际。具体的利益可以想象,铁路建设涉及人员众多,建设期间将增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培训大量技术工人,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高铁所拥有的900多项技术专利将进一步磨合、提升,制造业也将因此获得升级的机会。中国所制造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安全、更快速的运输通道,中国脆弱的能源安全可以得到加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对“高铁出海”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在谈到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时他认为:高铁出去的目的就是换资源、换能源,这是我们的根本思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却十分紧缺,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比如,中亚这几个国家可能资金紧张,但是天然气很多,通过谈判看能不能开通天然气管道,把他们国家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从中亚这几个国家来看,目前已经开通的天然气管道送到中国的加起来,每年有600多亿方的天然气。中国帮这些国家开发油气、勘探矿山,对当地的老百姓也有好处,增加他们就业,带动当地发展,中国则是要资源。目前我国有将近80%-90%的石油都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未来要通过增加陆路的方式,来保证我国石油安全。但是在怎么置换资源、怎么交换物资这上面还有些争议,在谈判。
  无疑来看,“高铁出海”对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两国来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在建设过程中,将实现中国与建设地之间的双赢,经济总量提升、运输速度加快,物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统一,在全球物流领域,中国不再是沉默的只会工作不参与标准制订、没有定价权的工蜂。
  但是在面对日本等国家的高铁竞争时,我国在国际上修建高铁也要加强市场理念。中国既不是活雷锋,也不是高铁殖民者,而是市场双赢理念的信奉者,这样中国高铁所到之处才能为中国争取到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朋友。
日本新干线 因价高屡“搁浅”
  ●日本提供给印度的新干线报价,每列高铁预计成本为6000亿卢比(约人民币612亿元)。
  ●在巴西,进口日本新干线项目的资金估算约1.6万亿日元(约人民币975亿元);有报道称巴西已暂时搁置新干线计划。
  ●越南政府坚持执行更昂贵的日本新干线计划,但建设费用高达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47亿元)的新干线建设计划因国会的反对冻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