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独自住在坟地里
驻地武警4年来轮流上门照顾
2014年10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庄文石 通讯员 张长城
临朐五井镇莲花山山顶的西侧,有一片当地居民埋葬亲人的坟地,75岁的老人许致修独自一人住在这里,靠着捡垃圾和领取少量的补贴生活,废旧材料搭起的小屋里没水没电,老人需要走山路到别处提水喝。2011年,武警潍坊支队临朐中队搬到这里,在偶然的一次碰面后,中队的武警官兵开始轮流上门照顾老人。送米送面,修理房屋,上门干活,帮忙收集垃圾,对老人的细心照顾就这样持续了四年。
房子都是用捡来的垃圾盖的
从五井镇上一条公路向东,沿着一条土路上去,就是当地人所称莲花山,在山顶的西侧是一处坟地,沿着坟地中的小路再向南,穿过一片树林和坟地,一间用泥垒起来的小房子孤立在一片杂树丛中。
房子的四周泥泞的土地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如果不是几根木头搭起的架子上晒着的一点玉米,很难让人想象这样的地方竟然还住着人。
75岁的许致修就住在这里。老人的家原本是在附近的村里,家里还有老伴和两个儿子,但老伴常年有病,两个儿子大的40多岁,小的30多岁都还没有成家,家里的钱都给老伴治了病,因为没有钱修理,家里老两口的房子已经塌了。
为了不拖累孩子,许致修独自一人搬到这里,靠着到公路边的砖瓦厂捡回来的废料,搭起了几间小房子,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从那时起,除了种点地,许致修就靠捡垃圾生活,推着车子出去一天,好的时候能赚七八元钱,这些钱大部分都得给老伴治病。
最近几年,许致修身体也变差了,但不管哪里不舒服,都只能靠一套拔罐治疗。不管哪里疼,就用拔罐拔一下,剩下来的钱还要给老伴买药吃。
偶然一次相遇和当兵的结了缘
因为住的地方不通水电,许致修每天需要出去提水。2011年6月份,武警潍坊支队临朐中队搬到了莲花山上之后,因为离住的地方近,他经常到中队驻地提水。
去的次数多了,驻地的官兵开始注意到这个老人,最先了解到老人情况的,是临朐中队二班班长孔德毅。一次处置突发事件演练过程中,孔德毅在山上碰见了许致修老人,演练结束后,他寻到了老人的住处。
“房子很破,大概只有两米多高,里面堆满了垃圾,进去之后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家具也没有,睡觉的地方就是用破木头堆了个台子,上面铺了些黑乎乎的破毯子”。孔德毅回想起当时刚见到老人的情景,不断感叹,没想到还有人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
回到中队宿舍之后,孔德毅和班里的战士们说了这件事情,并和他们一起买了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从那之后,只要是部队里发了东西,战士们总要给老人留下一些。“那年八月十五部队发了月饼,战士都没舍得吃,都给老人送过去了”,孔德毅回忆说。后来,随着去看望老人的战士越来越多,孔德毅将老人的情况汇报给了中队。中队指导员王兆君决定,以后老人的生活,由中队负责照顾,从那时候开始,临朐中队30多名官兵开始轮流上门照顾老人。
除了送一些生活用品外,战士们还开始养成收集垃圾的习惯,不论是部队里替换下来的东西,还是平常收集的瓶瓶罐罐,都给老人留着。如今,在驻地垃圾箱附近,专门建起了一处可回收垃圾收集处,每积攒一段时间,战士们就会给老人送到家里去。
以心换心他们成了亲人
四年多的悉心照料,让老人和这些兵越来越熟悉,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每逢有当兵的来,许致修都会和这些小战士拉拉家常,看着他们忙里忙外地收拾,也会心疼,“这么忙,就不用经常来了,你们安心训练,保家卫国,这些活我自己干就行”。
在平时,老人也把这些当兵的当成自己的亲人,每逢地里种的东西长成了,总会第一时间给这些战士送去。有一次,老人拿着一个崭新的纸盒子来到驻地,战士们打开一看,里面是洗得干干净净的一盒子香椿芽。
“这么高的树,我不知道这么大年纪的人是怎么摘下来的,而且洗得干干净净,连装香椿芽的盒子都是干净的,一看就知道是老人费了很多功夫的,而且当时香椿芽刚上市,价格比较贵,他没舍得卖给我们送过来,大家都很感动”,孔德毅说,从这件事上能看出老人对战士们的感情特别深。
有一次,孔德毅告诉老人,趁着这些东西值钱,应该卖了换点钱,不要再送过来了,但老人说,“人和人都要以心换心,大家对我这么好,再贵也要先给你们尝尝”。老人的这句话,孔德毅会经常拿出来和周围的战士们说说。
最近随着几场小雨,山上的天气开始变凉,指导员王兆君和战士们怕老人晚上挨冻,又送去了几床棉被,另外还有一些米面和蔬菜。怕下雨下雪漏水,几位战士又找来工具给老人重新收拾了房子。王兆君告诉老人,以后不管有任何困难,只要和战士们说一声,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每次见到这些年轻的面孔,许致修都十分高兴,他说自己真是有福气能遇见这些武警战士,如果没有他们,自己这日子真不知道该咋过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