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回应了群众的担忧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讲话中掷地有声的语言,明确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态度,这让那些期盼活动结束后“舒服舒服”的人死了心,也让担心歪风邪气“回潮”的群众放下了心。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10月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总结”,一是“部署”。前者针对的是基本结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者则指向今后党的作风建设,以及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可以说,这篇讲话对人们关心的一些现实问题都做出了回应和解答。
回顾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一年多来,党在推进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种种议论,这里面就包括一些不理解或是担忧的声音。特别是对“四风”问题的露头就打,让一些人感到不适应,有的就认为管得过多、过严,“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等杂音也随之产生。而这种不适应或不理解的声音,也引发了群众心中的担忧,一旦活动结束,那些歪风邪气是不是又“涛声依旧”了?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反“四风”确实遇到了不少阻力。比如在一些地方,教育实践活动变成了新的形式主义,开开会议、写写材料就大功告成,有些地方政府在腾退超标办公楼时,则耍起了打隔断的花招。从媒体曝光来看,不少问题官员在落马之前,还过着大吃大喝的奢靡生活,在各级纪委的通报中,顶风违纪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活动中的作风好转,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一些党员干部对“四风”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敢”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不想”的自觉性。
作风转变的好势头能否保持下去,作风建设能否真正落地生根,首先要打消这些人的观望念头。总书记的讲话切中要害,针对实际问题,及时回应了群众的关切。按照讲话中所强调的,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员干部“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而给精神上补“钙”,就要抓住作风问题这一要害,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作为靶标;再为“为官不易”叫苦,就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的节骨眼上,总书记讲话中掷地有声的语言,明确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态度,这让那些期盼活动结束后“舒服舒服”的人死了心,也让担心歪风邪气“回潮”的群众放下了心。因为,人们清楚地听到,“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