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门诊老年人占了1/3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患者一年增了三成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孤独是老年人精神疾病的一个诱因。
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而在心理健康上,老年人成为一个特别需要关心的群体,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老年患者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又常常被人们忽视。
本报记者 杨林 李钢
现状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大幅增长
9日,记者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据不完全统计,该院目前日均就诊人次,老年患者已经超过1/3,较去年增长约30%。
据了解,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房成立于1999年底,是省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老年精神科病房。初建时只有54张床位,由于老年期各类精神疾患数量明显增长,2004年增设一个老年病房。如今老年一科和老年二科的床位数已增至280张,仍然供不应求。目前全省地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有20余家,已经建立老年科病房的仅有3家。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近三年来接诊的老年患者所患病种进行了分析。从结果来看,2012年老年患者中,抑郁焦虑患者占20%,双相障碍患者占15%,精神分裂症患者占50%,痴呆患者占5%,失眠患者占5%,其他患者占5%。到了2014年,抑郁焦虑患者占35%,双相障碍患者占20%,精神分裂症患者占20%,痴呆患者占15%,失眠患者占5%,其他患者占5%。抑郁焦虑病人及痴呆患者比例明显增高。
困境 防治老人精神疾病主要靠医院
“我们这里一个病号一住就是40多年。”9日,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炳伦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例,“其实她早就达到了出院标准”。
刘炳伦口中的这个病例,是位女性,今年已经70多岁,“患者是济南人,患上躁狂性抑郁症,有伤人的倾向。”从“文革”时该患者就住进了当时的“省精神病医院”,如今,医院已改名为“省精神卫生中心”,但她仍在医院。
“其实,患者早就达到了出院的标准,老太太都能自己出去买菜。”刘炳伦说,老人家里虽然也有子女,但就是没有人管,都不愿意接回去,所以老人就一直住在医院。
而像这样无法出院的患者并不在少数。“我们这里大概有5%的病人联系不到监护人,有的可能确实没什么监护人了,有的可能就是没办法,有的干脆送到医院就不管了。”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防治老年人精神疾病现在主要依赖医疗机构,家庭在这方面意识还有较大欠缺。
析因 退休后调整不好易出问题
老年人患精神疾病的越来越多,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郑占杰分析有以下原因:首先是离退休问题,这是人生一次重大变动,对心理冲击很大,特别对非自愿退休、业余爱好不广泛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很容易导致抑郁;其次是家庭关系,遭遇配偶病重或者婆媳不和,也会引起情绪问题;三是经济问题,老年人自己的经济问题以及和子女的经济问题,都可能会困扰老人;第四是衰老和疾病,因为很多老人患病后担心给子女造成负担,自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心理负担就会加重;最后是空巢家庭的增多,独处的寂寞、生活的不便、对后辈的思念,这些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抑郁。
“因此子女要尽到关心老人的义务,这是预防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的关键。”郑占杰说,子女应该尽量抽时间回去探望老人,了解老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苗头,即使无法回去,也应该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让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关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