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小学从乡村学校到全国特色学校
一个学校特色教育的成功范例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1年春晖小学参加高新区建党90周年演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春晖小学体育节开幕式。
  ◤端午节,课堂演示包粽子。
     高新区春晖小学建校之初是为解决孙村片区旧村改造安置后村民子女的上学问题,如今6年过去了,这个曾经的乡村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获评全国特色学校,在前不久山东省教育系统评选中又获评先进集体。从乡村学校到全国特色学校的蝶变,春晖小学校长刘慧将学校成功的经验归结为特色教育的大胆创新。
  文/本报记者 修从涛
片/通讯员 李凤珍    
以“美”立校,创新校本课程
  “以美育人,育美的人”,在春晖小学的教学楼墙壁上镌刻着这样几个大字,校长刘慧解释说,“美”是春晖小学教育、教学乃至文化的核心理念。
  说起“美”的理念,春晖小学在建校之初曾对此产生过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以‘美’作为学校的理念是不是有些空泛不切实际,我倒不这么觉得。”在刘慧看来,“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指向“真”,“合目的性”指向“善”,而“真”和“善”就是人的基础,“以美育人”就是要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知识,而且具有健全的人格。
  正是朝着这一目标,春晖小学自建校以来,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积极创新开设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建校之初,学生从不同的学校整合而来,行为习惯不尽相同,发展水平不一,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当时的重要校本课程。”刘慧介绍,6年后的春晖小学,已经建立起包含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教育、经典阅读、礼仪读本等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在诸多校本课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当地发生的旧村改造发展编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老师们编写了一册近400页的《人杰地灵 世代风流》读本,向学生讲述了旧改拆迁的西顿邱村的历史文化,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热爱并传承家乡文化。
开办兴趣社,开阔学生视野
  除了特色校本课程,成立兴趣社团也是春晖小学特色教育的又一创新。合唱团、舞蹈队、京剧社……在春晖小学里,各类兴趣社团十分活跃,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些兴趣社团就成为文艺表演的主力军。“学校每年的儿童节文艺表演跟其他学校不太一样,我们将儿童节和校园‘金话筒’评选结合,由学生主持,学生表演,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春晖小学教师李凤珍介绍,正是通过这类平台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素质。
  在春晖小学的诸多社团里,京剧社是最具特色的一个社团。自2010年学校成为济南市第三批“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以来,梨园蓓蕾就开始绽放在春晖校园。“低年级和高年级都成立了自己的京剧社,每个社团有60多人,省京剧院的老师每周都会来学校给同学们做指导,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国粹艺术的基本功和不少经典唱段。”刘慧介绍,学校京剧社团的同学还应邀参加了第七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中韩艺术特长生国际邀请赛、山东省文博会专场演出等诸多比赛和演出,走出乡村走上世界舞台。而最让其感到自豪的是,2012年学校的京剧社团还获得了山东省京剧小梅花奖一等奖。
  据了解,目前春晖小学的兴趣社团已有十余个,近期学校还将成立一个“小茶人”社团。为了配合“小茶人”社团的成立,学校还将成立一个孔子茶道蒙学馆。
  “相比城市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接触的新鲜事物少,视野相对较窄。”刘慧认为,成立兴趣社团正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就像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而“土”、“害羞”、“自卑”这类往往贴在农村孩子身上的特殊标签,正通过学校特色社团的兴趣培养逐步消解。
校报搭桥梁,家庭学校互联
  每个月,春晖小学的同学们都会收到一份校报,校报以学校名字命名为《春晖》。与普通的校报不同,这份校报是学生和家长最感兴趣的读物,其内容设置有校园动态、师生文苑、亲子乐园等多个栏目。其中,亲子乐园在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家长从校报里不仅可以了解到学校发展的一些信息,同时还能分享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家校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负责校报编辑的赵士敬老师介绍,家长向校报投稿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为学校办学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议。
  翻阅校报《春晖》,家长们可以看到由学校推荐的适合小学生观看的100部电影;可以读到母亲节当天孩子写下的感恩话语;可以分享到家长对教育孩子的一些观点看法。同学们也可以在《春晖》上看到,自己用圆珠笔写下的小文章变成了铅印的小美文;可以了解学校社团的相关活动;还能读到父母对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一些真实感想。
  在近期出版的一期校报里,一则“我和孩子比童年”的征文,引起了不少家长和同学的兴趣,“家长和学生都踊跃投稿,通过这一话题文章的征集,家长们回味了自己的美好童年,也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了解了自己生活的幸福,反响特别好。”赵士敬介绍,自2009年校报《春晖》创刊以来一直坚持创新办报,从创刊时的600份发行量增长到目前的1700份左右。
  以校报为桥梁,家校互联的学生培育方式,也已成为了春晖小学特色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