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逐渐走入百姓家中
2014年10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藏秀斋(烟台)
如今百姓生活品质提高了,吃穿不再是问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慢慢渗透于百姓生活,于是有人开起会馆、茶舍、艺术馆、个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相继而起。老百姓家中,开始有书房、茶间。家里挂点字画、仿古椅子、书案等等成为时尚。这些说明中国文化艺术正步入老百姓心中。
我是1970年生人,经历过越穷越光荣时代,在那个“身无长物”的年代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谁也不会去关心收藏。
我是个“骨灰”级收藏、研究胶东地区老物件的人,现在想起原因也许是儿时家住在过去地主家遗留的老房子,我这一生便与胶东古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我真正收藏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天下班第一件事情是去看看走街串巷收古玩小贩子今天收到什么。我们烟台由于开埠早,普通百姓家一般都有几件老古董如钟表、瓷器、家具、字画等等。那个时候收一对帽筒几十元到一百多元,如今一对大家画帽筒已经几万元了。再到以后瓷器渐渐涨了。我开始关注胶东特色家具。
上世纪90年代,多数人住的房子客厅小,如条几、八仙桌、老椅子等,在收藏界几乎无人问津。那时收个条几500-800元,如今要上万元;八仙桌100元一个,如今要2000元以上;老椅子100元左右,如今也要一千开外。这些还是普通的。有些品种、品相好的更是价格不菲。
烟台老辈子就是个人杰地灵风水宝地。过去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诚实经商。闯关东、下江南、去高丽、驻京城。造就不少有名气大户人家和官宦人家,正是这些在外打拼的胶东人无形中形成一种文化——胶东文化。
一提起胶东人都说,实诚好“噶伙”。所以说首先是人文文化传播出去,然后才是地理文化。很多外地人梦想就是来胶东看看、走走,如鲁菜发源地福山、明初所建的一个屯兵的所城(即千户所)里、古县牟平等等。过去大户人家较多地区就是古玩商集聚地。
丰厚古文化底蕴造就富裕的胶东百姓对艺术品的渴求。如今古玩市场龙口人最多,常年靠古玩、艺术品为生的店铺有200家以上。
追其原因还是古文化,龙口在春秋战国时期养育了滑稽擅辩讽谏齐威王建立霸业的淳于髡、三国英勇善战彪炳史册的吴国大将太史慈、明代为官清正的尚书正时中和内阁首辅范复粹以及国画大师姜隐、清代翰林院大学士王守训、民国初期书法家及金石篆刻和古文字学家丁佛言即名震四海的土豪“丁百万”。
当然这只说了烟台一个县市区。如今细心人会发现好多有实力的地产商、投资公司、上市公司也开始悄悄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建博物院、画廊、艺术馆。这些并不是他们在玩噱头,因为睿智的企业领路人已经嗅觉到文化将是今后中国的主流。企业想壮大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
如今周末你随便走进一个城市的古玩市场,会看见千人、万人耸动场面。烟台这个小城市也多达4个有规模的古玩市场。收藏已经是人们一种怀旧时尚。当收藏成为一种财富的标志,有关于收藏的种种故事和传说就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也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投身于这样一个全民淘宝的热潮之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