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潮水”流入透明渠道会更好
2014年10月1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表达善心、捐助善款只是第一步,以透明的渠道引导如潮水般的爱心,公平地分配使用慈善资源,有效地急人之需、解人之困,才能让慈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救女儿,这三个关键词让南充男子王海林成了近来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短短的几天内,他就收到了140多万元的捐款。然而,这笔捐款在给医治女儿带来更大希望的同时,也给他带来诸多麻烦。离开成都到济南寻医,被质疑“携款逃跑”;中途一段时间“失联”,被当成“抛妻弃女”;更有威胁电话打给他,直接索要10万元。
说来说去,这些麻烦围绕的无非就是个“钱”字。对于这样一笔来自社会的善款,如果没有透明的使用渠道和有效的监督,出现风险是难免的。但凡出一点差池,哪怕是手机没电暂时失联这样的小问题,受助者都可能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关注善款使用的捐助者,也许会因此心生不满,甚至对慈善心灰意冷。
事实上,善心没起到好的效果,善款变成了麻烦与矛盾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去年聊城有个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了5个人,同学家长为其家庭捐款31万元,之后善款的监管问题引发了少年家属与学校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更为出名的则是广西少年杨六斤,在被媒体报道收到巨额捐款之后,他从无人过问的孤儿,变成了亲戚争抢的“香饽饽”。类似的情节令人唏嘘,其共同之处就在于,捐款往往是“点对点”的,在使用和分配上缺乏透明度,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监督。即便爱心账户在法律上形成了专款专用的契约,也因为没有具备权威性的执行主体,变成一纸空文。
过分依赖这种“点对点”的捐助形式,无形中还助长了炒作之风,很多急需帮助的人,反倒容易被忽视。像“扮女装卖卫生巾”男子一样,因家人罹患重病想要寻求帮助的人其实很多,但引来关注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经媒体报道获得充足捐款的,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势之下,谁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不在于病情多么危急、困难多么严重,而在于能否吸引眼球,能否从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受关注的拿到巨额捐款,被忽视的仍旧无人问津。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扮女装卖卫生巾”有炒作之嫌,其中的无奈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目前来看,短短几天就募集到一百多万元,充分说明社会并不缺乏善心,问题在于如何引导来自社会的慈善资源,避免善款不得善用,从而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这需要更多具备专业性、规范性的慈善组织搭建起民间慈善力量与受助者之间的桥梁,使善款的分配和使用更加透明、更能服众。与此同时,充满善心的社会人士也需要更多的理性,在捐款捐物之前对受助者多一些了解,也对捐助渠道、善款使用的规范与否事先做出判断。
毕竟,表达善心、捐助善款只是第一步,以透明的渠道引导如潮水般的善心,公平地分配使用慈善资源,有效地急人之需、解人之困,才能让慈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