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唱诞生百年,优秀合唱指挥难觅
专业合唱团几乎绝迹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合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直具有很高的普及度,中国民间喜爱合唱的人很多,但从专业性方面考量,真能体现艺术水准的专业合唱团却很少,其中合唱指挥的素质问题成为业内人士诟病的关键。14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合唱学术委员会在济南举行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合唱指挥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见习记者 刘雨涵         
  高校合唱团成中国合唱主体
  以文本记载为标志,1913年李叔同创作的《春游》成为中国合唱史的开始,合唱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合唱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家海介绍了有着百年历史的合唱在中国的发展:“西方的合唱诞生于宗教,中国的合唱则诞生于社会大变革、大生活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合唱才逐渐跟国际接轨。之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专业的合唱团队几乎没有了,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合唱团队代表了中国合唱团队的发展水平。CCTV的青歌赛合唱,还有金钟奖,基本都是师范院校合唱团参赛的。”目前业界比较认可的天空合唱团和八秒合唱团都来自于高校。
  八秒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和常任指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阎宝林认为,指挥教育者的疏导作用对合唱团至关重要。“我们八秒合唱团曾经唱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众听完后感叹,原来红歌可以唱得这么有艺术性!如何让合唱的艺术性体现得更充分,这与我们任教老师有很直接的关系,好的教育者会让观众心里产生审美定格。”
中国合唱最缺的是优秀指挥
  合唱不仅在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艺术感觉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让其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极佳形式。阎宝林认为,“音乐是讲究童子功的,最好能够在童年时就把耳朵集训出来,而集训最好的办法就是合唱。如果国家能够在合唱方面大力投入,那么合唱将是见效最快的美育教育。”
  但目前中小学的合唱教育不容乐观,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优秀的指挥,音准意识和读谱意识的缺乏也触目惊心。阎宝林痛心地说:“在国外读谱就像读文字一样普及,而在中国,人们不能接受文盲,但对音盲却司空见惯。这是应试教育下中国美育教育的悲剧,现在这种悲剧还在上演!”
  拥有大量优秀指挥的广东,在合唱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合唱协会会长陈光辉介绍说,广东一直在进行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指挥培训工作。“声音不是唯一的,但指挥的修养却是唯一的,优秀指挥手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他的素质,这样才能把合唱作品很好地灌输给孩子们。”
山东开始重视合唱艺术
  山东作为文艺大省,在合唱方面却一直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山东合唱协会会长房思钊认为,这与专业意识和指挥专业性的缺乏有着很大关系。他说:“人们过去都认为群众性的歌咏就是合唱,专业的合唱意识从领导、单位到学校都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山东的合唱指挥太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好的指挥。山东的指挥大多是钢琴、作曲、声乐出身,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指挥培训,专业性还需要很大提高。”
  房思钊同时透露,近几年山东的合唱事业也有了发展的趋势。10月初济南刚刚举行了第一届合唱艺术节,省教育厅在今年举办的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也设立了合唱项目,济南市的中小学现在每两年会举办一次合唱节。房思钊表示:“合唱意识开始建立了,有了意识行动就开始了,我们相信山东的合唱水平会逐步提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