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联,反思的应是家长
2014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帮我找到女儿吧!”12日凌晨一点多,青岛市民纪瑞荣带着29岁的女儿纪海岩从济南火车站转车到宁波。没想到早晨六点多,女儿在她醒前离开就再无音信。(10月14日《齐鲁晚报》)
  “失联的自闭女孩,你在哪?”在等待“美丽的奇迹”出现的同时,试问我们的教育体系与监管机制能经得起生命的追问吗?孩子失联,对当事家庭和整个社会来讲,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寻踪精力,那种焦虑心情和“牵肠挂肚”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毫无疑问,孩子失联,最担心的肯定是家长,而最该反思的也应是家长——是不是因为自己教育失当造成的?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安全、挫折方面的教育?应看到,频频发生的孩子失联事件中,淘气、负气而离家出走的不在少数,这无疑给家庭教育敲了警钟。
  孩子失联反衬家庭教育失真。这个问题有两个指向:一方面说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处得很糟糕,另一方面则表明对孩子的了解不多、尊重不够、交流不畅,有些以爱为名的伤害更为隐性、更具杀伤力。
  防止孩子失联,既要把“防狼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还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的成长氛围,核心在于重塑家长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始终遵循尊重孩子、尊重教育规律这条底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比如,怎样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教育他们如何做个直面过错的孩子;又如,怎样坦然地面对挫折,抵御花花世界的诱惑。所有这些,考量的是家庭教育的智慧和能力,也能看出我们对下一代所持的教育立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